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聚焦资源>详细内容

生活中的科学小秘密——“做中学”在生活教育中的探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14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我们都知道,在“做中学”的科学教育中,孩子们亲历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设计试验、动手操作、观察记录、解释讨论、表达陈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亲自体验了科学发现的过程,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从小就有科学的态度,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探究的能力。

     但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的困惑:“什么样的科学操作活动最适合孩子们呢?”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他们可能更多关注的是,与自己生活经验相关的事和物。如果将我们幼儿园生活教育的理念与操作中的科学探究相结合,会不会更贴近孩子,引起他们的兴趣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便开始在孩子生活的细微处,寻找一些教育契机进行探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欣喜地发现一些“生活中的科学小秘密”,并把它们带进了课堂,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和探究……

案例一:中班生活探索活动——打喷嚏

    在我们的生活中,打喷嚏是一件小事,也是大事。不正确的方法不仅会传播病菌,还会给自己和周围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由于口腔病菌传播方式很微观,让孩子无法直观的了解。我们就设计了一套简易的小实验,引起幼儿的观察和关注,让孩子感性的理解喷嚏传播细菌的过程,并由此知道打喷嚏应有的正确、科学的方法。

一、活动的要点:

1、通过观看实验知道口腔病菌的传播方式,学习看懂图示和进行简单的记录。

2、学会打喷嚏时正确方式,逐渐养成良好文明的卫生习惯。

二、活动的过程:

1.情景表演:小动物们在吃点心,小猪“阿嚏”打了个喷嚏,小动物们责怪小猪不讲卫生,小猪很委屈地说:“打喷嚏不是我故意的,又没有东西跑出来,我哪里不讲卫生了?”

2.讨论:小猪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3.实验一:在气球中放入小纸屑表示看不见的病菌,将气球吹大,然后突然放气,会看到纸屑撒满一地。

4.实验二:同实验一,只是在放气时,请一幼儿将手遮住在气球口处,会看到气球的气没有了,只是少量纸屑漏出。

5.讨论:两次实验哪里不一样?

     在打喷嚏时应该怎样做才更好些呢?

     我们在课例研究分析中也发现,“做中学”活动如果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孩子会更感兴趣的。教师要充分挖掘其内在的价值,让孩子在感受中了解,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设计的“打喷嚏实验”,用学前儿童可以理解的科学语言,让他们直观了解了病菌传播的过程,这样的操作方式也更适合幼儿园的孩子。同时,我们设计的实验表格,也鼓励幼儿把他们感兴趣的和发现的现象记录下来,这些发现也同样是幼儿生活中触手可得的。

案例二:大班生活探索活动——包装袋的秘密

     《包装袋的秘密》是我们幼儿园生活教育园本课程中的一个传统教育题材。它完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在新年的快乐分享会上、在春游、秋游活动中,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零食分组结伴分享,但是发现许多孩子对如何打开食品包装袋犯难,有求助的、有运用错误方法的、也有回避困难的,他们缺乏自助的能力和经验。

     于是,我把生活中的小问题带进教室,让孩子们围绕包装袋上的小秘密收集信息,并作讨论:包装袋的材料、探索科学的打开方法、交流选择包装袋上的科学小常识,让孩子学习观察、发现、迁移、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同时,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更培养幼儿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一、活动的要点:

1、收集生活中的各类包装袋,了解包装袋的材料、作用等,提升幼儿生活经验。

2、通过探索不同包装袋的科学打开方式,培养幼儿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过程:

1.展示幼儿收集的各种食品包装袋

a.看看有哪些包装袋?

b.这些包装袋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c.食品为什么要有包装袋?

2.观察包装袋的设计

这些包装袋上面都有些什么?它们有什么用?

(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环保标志、条形码等)

3.  探索包装开启的方式

a. 你们平时吃些食品时是怎样把它打开的?(丰富:齿形)

b. 幼儿自由观察、探索、并用绘画的方法记录

c. 交流探索结果,提升生活科学经验

提问:你刚才观察的是什么食品,它的小秘密在哪里?

d. 统计打开方式

4. 尝试打开包装袋,分享成功的喜悦

充分的观察:在这节教学活动中,我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和时间让孩子去观察和发现。“看看包装袋上有些什么?它们有什么用?”兴趣盎然的孩子们找到了包装袋上各种各样的信息: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名称、条形码、净含量、生产厂家等等。通过讨论让他们知道,尽量要选择有包装、有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标注齐全的产品。这样的科学小常识也增添了孩子不少的生活经验。

充分的探索:在探索“科学打开包装袋”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什么样的方法会不让袋子里的东西洒出来?为什么“冰红茶”的包装上也有两种打开的标记?两种标志都印有“open”,它们的打开方式一样吗?等等。也正是在这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和证实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探究中的感悟:

 

寻找生活中科学教育的素材

      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容着许许多多的科学。如幼儿在走平衡木时,引导他们思考,用什么办法,使自己走得更稳?在午餐吃蛋时,启发幼儿思考,怎样让鸡蛋立在桌子上?在结构游戏“建高楼”中,鼓励幼儿多尝试,寻求用什么办法使楼建得又高又稳等等。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挖掘一日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因势利导,适时教育。让幼儿体验科学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她就在我们的身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许多帮助;科学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科学等等,这些科学的意识与情感对幼儿是终身受益的。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