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进校园 民族文化留心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中国传统节日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热闹隆重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赏月团圆的中秋节、尊老敬老的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价值取向和特有寓意。但随着“洋节日”进入校园,孩子们认识坐着雪橇的圣诞老人却不知道屈原是何人、庆祝万圣节却淡漠重阳节……。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传统节日的内涵、民俗渗透到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了解、喜欢、传承这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近年我园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丰富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合理组织安排内容,融合教育的整体性、多样性和参与性,让幼儿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了解传统节日的特有习俗,留给孩子喜悦和收获。
一、欢欢喜喜寻“年味儿”
红灯笼高高挂,喜庆对联大门贴。节后幼儿园里浓浓的年味儿还未散去,处处都是暖暖的笑声弥漫,处处都是红红的喜庆蔓延,孩子们亲身感受、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热热闹闹庆佳节,开开心心来上学。
1.寻找服装上的“年味儿”
唐装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服饰,款式独特、颜色喜庆并蕴含美好的寓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唐装作为新年的必备服装。当一件件红蓝色彩的唐装挂在长廊里,孩子们不仅赞叹“真好看,真好看!”“我喜欢这件”、“这件上面有祥云图案”……唐装独有的团花图案和盘花扣都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瞧!衣领、门襟、袖口……浓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义的图案,蕴含着浓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孩子在感悟着特色的美,体验着穿越时空的年味儿。
2.“年味儿”服装秀
跟随着动感的音乐节奏,“春娃唐装T台秀”活动开始啦,孩子们大方上台展示他们别具风格的唐装。靓丽登台,摆胯叉腰,孩子们做得有模有样。有的打开裙摆,名媛风韵;有的昂首挺胸,神采飞扬,有的别出心裁来了个“爱心”组合……可爱、俏皮、优雅,不同的风格拓展了唐装的表现空间,成为幼儿园里的一道新的风景线。瞧,那边还有小模特走下T台和小观众互动呢,孩子们的童心与中国唐装文化紧密融合。
3.设计“年味儿”衣裳
大班的孩子们巧用心思设计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唐装。用彩色画笔添上漂亮的纹路图案、涂上喜庆的颜色、加上好看的装饰……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在画纸上绘制属于自己的专属唐装,装点自己五彩斑斓的童话梦,让孩子体验不一样的中国风,不一样的年味儿。
二、缤纷闹元宵,欢乐享团圆
1.五彩元宵乐翻天
开学撞上元宵节,孩子们欢天喜地来到幼儿园。大班孩子用各种颜色的蔬菜榨汁,用灵巧的小手搓出五彩元宵:橙色的、绿色的、紫色的、黄色的真漂亮!五彩元宵在健康的水里煮,用幸福的碗盛。“猜猜,这是什么味道的汤圆?”孩子们围坐在桌旁,一同猜测元宵的味道,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你尝一口,我尝一口,元宵里吃出团圆的味道。
2.玩转花灯猜猜乐
“正月里来闹花灯”,几张普通的卡纸、几个五颜六色的糕点盒、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瓶瓶罐罐……这些看似生活中丢弃的废品,在爸爸妈妈和孩子们灵巧的双手中,华丽转身变成了一件件精美喜庆、栩栩如生的灯笼。“贴灯谜,挂灯笼啦!”孩子们争先恐后巧贴灯谜,布置灯谜会场!瞧,孩子们或是搭着小椅,踮起小脚;或是被爸爸举在手上;或是请来妈妈帮忙……一盏盏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花灯挂在了操场上空,幼儿园顿时变成了灯的海洋。亲子猜谜时间到了,妙趣横生的谜语吸引了全园家长的积极参与,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快乐解谜,人群里时有欢呼声响起。浓浓的喜庆在幼儿园驻足停留,民俗文化在红红的灯笼间摇曳,新的一年扬起满满的风帆。
三、清明追思,感悟生命
1.春暖花开话清明,缅怀英雄王二小
“瞧,王二小不顾自己的安危,为了保护八路军伤员,故意被敌人抓住带路……”,老师们在为孩子们播放革命电影《王二小》,孩子们看的津津有味,随着剧情的跌宕或是颦眉,或是愤怒,或是忧愁、或是叹息……,孩子们主动讲起观看电影的感受,徐子宁小朋友说:“我觉得王二小太勇敢了,我要学习他的坚强和勇敢”,孩子们敬佩烈士,感恩烈士,对革命烈士有了初步了解,对清明有了更深的感悟。
2.巧手做青团,传统记心间
吃青团是我们清明节的食俗,为什么要吃青团呢?介之推的故事浅显易通,知道寒食的由来,那就亲手做做青团吧!活动中我们邀请了糕点房的师傅助教,让孩子们更直观的观摩制作青团的过程。孩子们先了解做青团的材料:艾草汁、糯米粉、豆沙馅等;然后带着惊奇看着白白的面粉变成绿色的粉团;最后开始制作了,孩子们小心翼翼拿起糅合面粉,用小手慢慢搓圆,有模有样的用大拇指按下一个小坑,放上甜甜的豆沙馅再将青团搓圆。富有创意的孩子还将青团做成各种造型:憨态可掬的小熊、活灵活现的小鸡等。孩子们加深了对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认识的同时,更是体验传承老手艺的制作。
三、粽叶飘香话端午
折粽叶、填糯米、裹叶子、扎绳子……三下两下,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粽子就在老师的巧手中诞生了,原来纪念屈原的粽子就是这么来的!活动室里孩子们正按耐不住兴奋跃跃欲试呢,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可粽叶似乎不太听话,糯米总是爱从缝隙里悄悄跑出来,快请老师帮忙吧……,活动室内一片热闹景象。听屈原故事、尝亲手包的粽子、戴上艾草香囊,孩子们感知端午,品味端午。
四、大手牵小手,一起过中秋
1.巧手扮中秋
“月儿明人团圆”,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中秋节到了。为了让孩子充分感受传统节日的气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开展了手工制作活动。孩子们拿出各式各样的手工材料,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了一件件精彩纷呈的作品,或在盘子上涂色;或用彩带、毛线等材料来缠绕;或用剪刀剪出各种漂亮图形来装饰……小朋友全身心的投入着,你瞧,气球变成了毛线月亮,纸杯变成了红灯笼,卡纸变成了小白兔……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脱颖而出,既温馨又其乐融融。
2.月饼DIY
孩子们头戴厨师帽,身系小围裙,都认真聆听烘焙店的师傅讲解着做月饼步骤。终于轮到自己一展身手了,孩子们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动手操作起来。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在面团和馅儿之间挥舞:将散发着浓浓香气的面团揉揉圆,压压扁,包上香喷喷的赤豆沙馅儿,再团成团儿,……
“老师,我这个包不上。”“老师,我做好了,好香啊!”“她那个露馅啦,哈哈”孩子们的笑声不断,认真劲儿十足。最后,孩子们用月饼模具,把月饼一一加工成型……大家都如珍宝一样爱护着自己亲手做的月饼,兴奋的神情洋溢在张张小脸上。
经过“漫长”的等待,香喷喷的手工月饼新鲜出炉,圆形的、爱心的、花朵的……真让人爱不释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了上来,“这个我做的!”“我最喜欢这个!”“这个好可爱!”孩子们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劳动的喜悦。
3.大手牵小手,欢乐自助餐
月儿圆、月饼香,话儿甜,快乐多。孩子们最爱的中秋自助大餐开始了,大班的哥哥姐姐们把小班的弟弟妹妹们邀请过来。唱一唱中秋节的歌儿,说一说嫦娥的故事,孩子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丰富了科学知识;跳着打月饼的舞,弹着快乐的曲,在快乐中感受中秋团圆。 你瞧,这边的哥哥在给妹妹拿水果,那边的姐姐在喂小弟弟吃月饼,弟弟妹妹们感受到哥哥姐姐们的关怀,露出甜甜的笑。大班孩子在活动充分体验成长与帮助别人的快乐;小班的孩子则体验到了哥哥姐姐的关心,体验着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团圆与快乐,孩子们在快乐的中接受了传统节日的熏陶。
五、感恩重阳节,九九思亲浓
1.翻看老照片,记录好时光
每一张老照片,都有一个值得怀念的动人故事。我们征集爷爷奶奶年轻的照片、有才艺的照片、我和爷爷奶奶的照片等,将爷爷奶奶请进课堂听他们讲述那张张照片后的故事。孩子们和爷爷奶奶一起细细品味,每一张、每一副都让人感慨无限,深藏在脑海里最美的情境如春芽般盎然勃发。“这是奶奶的婚纱照,漂亮吗?”、“爷爷当兵退伍时拍的照片”、“我在刚盖的小楼房前留得影” ……,爷爷奶奶动情的讲述触动了孩子的心灵深处。“奶奶,我不想你变老”乐乐冲着奶奶喊道;“爷爷,我要永远陪着你”小宝抱着爷爷说;“奶奶,我把我好吃的都留给您,我爱您!”佳佳拉着奶奶的手不停地说。逝去的是光阴,抹不去的是永恒的回忆和温情。
2.为您做件事,感恩小回报
时间是岁月的流淌,是您温暖地注视着我的成长;是您一双布满老茧苍老的双手牵起我们稚嫩小小的手送我们上学接我们回家;是您陪伴着我们快乐玩耍……是您默默地为我们不求回报地付出着。现在我还小,就让我为您做些小事情:给爷爷奶奶奶敲敲背捶捶腿;为爷爷奶奶敬上一杯温热的茶水,送上一颗亲手洗干净的枣子,让温暖、爱、亲情在家的每一个角落蔓延……
泱泱华夏每一个节日都承载无数历史印记,古圣先贤每一段文字都包含无尽历史印迹。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活动走进校园让幼儿走进节日、感知节日、品味节日,也为家长提供亲子平台,体悟童真童趣,而且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及优良美德的传承,折射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我中华的自豪感。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