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师园地>实践研究>详细内容

故事里的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1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由于年轻父母们有限的精力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无暇照顾年幼的孩子。许多祖辈家长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接送、教养孩子的任务,成为了教师沟通交流的对象。祖辈家长有着与年轻家长不同的特点:他们更为宠爱孩子,关注琐碎的生活细节;他们喜欢以经验代替科学,思想较为保守,不易变通;他们爱唠叨,眼里只有自己的孩子。这给家园沟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关键词:

    祖辈家长  沟通  案例

    正文:

    很多教师怕与他们沟通,要么采用迁就、顺从的办法,尽量让他们满意,要么不认同他们的教育观念,对他们的要求置之不理。而年轻教师要和这些长辈沟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讲究沟通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通过我们班级的一些案例跟大家分享下实践经验。

    案例描述一:

我班有个幼儿叫小宝,体质较弱,容易出虚汗,经常需要教师帮他擦汗。小宝的奶奶很担心小宝在幼儿园是否会得到很好的照顾,每天下午来接小宝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小宝的擦汗布, 如果擦汗布比较干,奶奶就认为教师没帮孩子擦汗。奶奶来到班上只要看到教师不在小宝身边,就认为教师不关心她的孙子,因而不高兴。我们怕得罪奶奶,与她处不好关系,因此给予小宝更多的关注,但奶奶还是不满意。有时她送孩子来园后会躲在暗处观察,如果见到我对某个孩子较关注,她事后会借机问我:“某某的家长是干什么的?我看你们老师对他挺关心的嘛!”一次“六一”节文艺表演前,孩子们一个个排好队等着教师化妆,小宝的奶奶说小宝容易过敏,不能化妆。我们建议小宝不化妆,只佩戴头饰,奶奶又觉得和别人不一样会很难看。于是我们决定让小宝化淡妆。因为怕他过敏,我们想临上场时再帮小宝化妆,所以就先忙着帮其他孩子化妆,没再顾得上搭理小宝和他的奶奶。奶奶觉得教师把他们晾在了一边不理他们,就气冲冲地抱起小宝哭着跑出了活动室。自那之后,我们更是小心翼翼地与小宝的奶奶相处,但不久之后小宝转班了。

其实,奶奶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但为什么我和她就沟通不好呢?经过很长时间的反思,并与有经验的同事交流,我渐渐总结出了自己在与小宝的奶奶沟通中的两大问题——傲慢与偏见。一方面:我认为奶奶只是在生活上照顾孙子,对教育的事一点都不懂,跟她沟通也没用;另一方面:我一开始就认定奶奶对孩子的疼爱就是溺爱,内心对她的教育观念很不认同,也不愿意去和她沟通。因此,我始终没有与奶奶交流教育方面的问题,只是为了双方能和平共处而迁就她,谁知不但没能使她满意,反而让她变本加厉,最终导致误会的加深。

尽管与祖辈家长沟通不容易,但事实上祖辈家长接送孩子的现象已越来越普遍,在我班就占了约80%。避免与祖辈家长接触、交流是行不通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正视这一问题并积极地去面对。自那以后,我总结出了“坚持原则、以诚相待、一视同仁”的沟通原则。我相信,只要理解祖辈家长疼爱孩子的心理,并注重沟通艺术,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现在,小班幼儿入园前的第一次家访,我都会认真地把家长说的事,尤其是祖辈家长提到的要点记录下来,这一方面可以作为自己工作时的参考,另一方面也让家长觉得我对他们的话很重视。我抓住祖辈家长喜欢和教师谈天的特点,在孩子入园和离园时总是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还主动把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事说给他们听,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对孩子很关心,观察孩子很细心。一段时间相处下来,老人们说:“老师真不简单,对孩子观察那么仔细,孩子在这里我们放心。”

    案例描述二:

    诺诺,女,爸爸妈妈两人工作都很忙,诺诺从小就由姥姥姥爷照顾。姥姥对诺诺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每天送诺诺来园,姥姥总不忘向老师夸奖孩子:“这孩子真聪明,前天才教的儿歌,昨天她就能完整地背下来。”……在姥姥眼中,诺诺没有缺点。姥姥自豪地告诉我们,自己的孩子都是大学生。

    再看看诺诺在幼儿园的表现:总是跟小朋友抢玩具,老师看见准备要说什么时,她却哭着先告别的孩子的状;排队时也会插队,而且说别的小朋友插。老师想和姥姥交流一下,诺诺性格为什么这么强势, 姥姥马上拉下脸来说,“你不要老讲诺诺的缺点,不然他就不高兴了,不来幼儿园了。”

    而姥姥也是个热心肠的人,喜欢帮助班级做好事,有时班上布置活动室,她主动帮忙。

    分析与对策 

    如何做好与诺诺姥姥的沟通工作呢? 我们三位老师经过讨论与分析,认为:

    1. 诺诺姥姥也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让她引以为豪,这也导致她在教育诺诺时,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2. 姥姥有一定的文化,知道知识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对于品德方面的培养,却抱着“树大自然直”的错误观念。

    3. 同时奶奶的个性较强,教师在与之交流时不可单刀直入,而应找到姥姥的“闪光点”,重视情感交流,消除她对教师的不信任感,从而有效地开展工作。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运用如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1. 动之以情。

    我们努力让姥姥感到老师很关注她的诺诺,做到眼中有事,心中有人。每次姥姥送诺诺来园的时候,我们都会热情地迎接他们,亲一亲、抱一抱诺诺,并不失时机地跟姥姥攀谈几句有关孩子的话题。姥姥接诺诺时教师尽可能详细介绍诺诺在园一日生活情况,尤其是一些细节。如:今天孩子吃饭的情况,饭量是多少,喜欢吃什么,一天喝了多少杯水等,对孩子在园的点滴进步给予赞赏表扬。看到教师真诚地关心孩子,姥姥和教师建立了良好关系,为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2. 以欣赏的眼光赞赏诺诺的长处,对姥姥关心班级工作表示真诚地感谢。老年人都喜欢被尊重,对其疼爱诺诺的行为,教师要从正面引导和评价。如:“诺诺长得这么结实,您老人家可费了不少神,自己也要注意多休息。”“诺诺表演力很好,今天把整首歌曲很完整地唱给小朋友听。”同时,姥姥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我们在家长会多和姥姥交流在培养儿女方面的成功经验,奶奶会认为自己的价值被体现。

    3. 多渠道宣传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家长园地、家园小报、书刊杂志等宣传科学育儿方法,让姥姥了解溺爱孩子的害处。请其父母参与,达成共识,和姥姥共同培养孩子。对其点滴进步,拍成相片,布置在班级中的展览角。通过表扬,让诺诺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逐步融入到集体中来。

    成效与启示

    经过一年的培养,诺诺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懂礼貌,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姥姥对老师的笑脸多了,她还主动做其他祖辈家长的工作。

   案例描述三:

    提到召开家长会,许多老师会发出这样一条要求:请爸爸妈妈亲自来参加家长会。甚至还会在和同事交流时抱怨,现在的父母太不负责任了,叫爷爷奶奶来代替开家长会有什么用?

    我们通过平时的简单沟通发现,父辈和祖辈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存在很大分歧,集中表现在大部分父辈要孩子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而大部分祖辈则是事事都要包办代替。这让孩子学会了在父辈与祖辈之间不知做何选择,甚至学会了耍小聪明、钻空子。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决定召开一次祖辈专场家长会。平常的家长会经常成了老师的一言堂,甚至成了老师的工作计划会,亦或让部分家长感觉是在开“批斗会”。我们只知道使劲地传递信息,却忽略了家长的感受。

    怎样才能让家长重视并积极参加家长会,特别是这次的祖辈专场家长会,如果不能应时应景地精心策划,恐怕也会流俗,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我们反复阅读家园共育方面的资料,抓住祖辈以孙辈为荣的心理特点,把活动流程定为:感谢与肯定、基本情况分析、闪光点接龙、育儿建议大家享四个环节。重点放在闪光点接龙这一环节,力求让每位家长都说说自家孩子的闪光点。一是为了改变他们固有的看待孩子的观念,二是为了提高祖辈互动的参与度,三是让大家在倾听与交流中,发现一些值得借鉴的育儿方法。

    一、幽默引导,气氛破冰

    下午3点刚过,离约定的开会时间还有10分钟,来参加会议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就一个个走进了会议室。跟平时接孩子时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也跟爸爸妈妈来开家长会时的状态不同,态度很严肃。我对大家说了我的发现:“爸爸妈妈们一凑在一起就唧唧咕咕说个不停,爷爷奶奶们也可以相互交流交流啊!”话音刚落,大家好像放松了一些,会议准时开始了,按照既定的流程,我先对祖辈家长们的到来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二、闪光点接龙,异常火爆

    会议进行到闪光点接龙这一环节时,刚开始大家有所拘谨,都不好意思开头,当我说要用本子记录下每位家长说的孩子的闪光点,明天读给孩子听时,会场一下就炸开了锅。大家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发言,满场气氛火爆。下面是会上的一些对话记录。

    小俣的外公:“我家小俣爱干净,每天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吃饭,身上都是干净的,牛奶滴在地上自己会及时擦掉;她还是个爱整洁的孩子,回家能自己把换下的鞋子摆整齐。平时不爱看电视,在家就喜欢画画,还喜欢听爸爸讲故事。别看她人小,可特别懂事,自己要吃苹果的时候先想到给外公吃。”

    老师:“小俣爱干净、爱整洁的习惯真好,你们平时是怎么做的呢?”

    小俣的外公:“外婆每天坚持对她提出这样的要求,没人帮她,都是她自己完成,后来渐渐就成了习惯,也就不用我们再说了。”

    老师:“是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这不光是对孩子,也是对家里每一个成员的要求。”

    熙熙奶奶:“我家熙熙吃饭不挑食,吃药也不怕。小时候,他妈妈不许我们追着喂,都是自己吃。吃饭时不离开桌子,习惯很好, 饭前自己洗手,到桌子旁边吃。”

    老师:“吃饭不追着喂是妈妈提出的要求,是吧?”

    熙熙奶奶:“是的。”

    老师:“妈妈提出要求,是谁在坚持做呢?”

    熙熙奶奶:“他妈妈是高中教师,平时比较忙,一般都是我在坚持做,她出点子,我积极配合。”

    老师:“是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应该这样,大家互相配合着,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使家庭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如果一个提要求,另一个却护着,可不行。”

    轩轩奶奶:“做小花园、养小乌龟是我们家轩轩的爱好;什么都要种,大米啊、西瓜子啊,我们都支持。他天天会去看,很认真,他有个理想,长大要当宇航员。”

    老师:“他的这一兴趣有点与众不同哦。而且我觉得你们做得很好,支持孩子,这就够啦!也许将来他真的能把地球上的植物种到宇宙的其他星球上去呢。”

    ……

    会场气氛在大家的闪光点接龙中一次次被推向高潮。大家在说说、听听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说的人在老师适时的追问、回应中,能把闪光点培养的过程凸显出来,总结提升做法,便于继续坚持下去;听的人会从中有所收获,看到别人家是怎样做的,自己家今后哪些方面可以坚持下去,哪些方面还需要借鉴别人家的好做法。

    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在会上对祖辈家长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放得下心——摆脱情感上的依赖

    首先要认识到家长对孩子的情感依赖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比如,有个小男孩,当他和奶奶在一起时,就依偎在奶奶怀里,不参加晨间活动;奶奶一走他就跟换了个人一样,立刻活泼起来,这就是鲜明的对比。第二,找一项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可以去跳广场舞、运动、做家务等。把自己从对孩子的情感依赖中解放出来,这样既解放了孩子,也解放了自己。

    二、丢得开手——抛开行为上的包办

    陈鹤琴曾经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帮孩子搞定一切,不是在帮他,而是在阻碍他的发展。其实孩子只要有机会,都是愿意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不要剥夺这样的机会。有的孩子可能已经习惯了被剥夺,丧失了尝试的欲望,是因为我们不经意的责怪和包办,让他感觉自己无能。孩子是很敏感的,所以索性就不做了。丢开手,把成长的机会让给孩子,显得格外重要。

    三、退得了台——修正角色上的错位

    祖辈家长要摆正心态,孩子的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角,自己是起辅助作用的。记得班上有位奶奶曾对我们说:“我跟孩子的妈妈说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要你们自己来,我们只负责帮你带孩子。”听起来像是推卸责任,其实这是一位非常明智的奶奶,知道自己正确的角色定位,也知道放手让年轻父母担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另外,教育也是一门科学,需要虚心听取年轻一辈的意见,和儿女们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四、举得了旗——协调观念上的分歧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什么时候举红旗,什么时候举白旗,要慎重。即便祖辈同子女有不同意见,在孩子面前也要尽量保持中立,不做孩子的保护伞,站在子女的对立面,这样会让他们教育孩子的效果完全失效。如果觉得子女确实存在不妥,等事情过了之后,避开孩子,再举起鲜明的旗帜,和他们好好沟通,争取双方达成一致。祖辈专场家长会后,我们收到了很多有效的反馈。很多老人表示,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有了这次的“祖辈教育经验交流会”经验,考虑到祖辈家长时间充裕,我们便热情地邀请他们参与班级其他活动,如:“巧手奶奶进课堂”“爷爷奶奶小时候都玩的啥”等。老人觉得自己受重视了,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也更加配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了。如:教师请幼儿设法丰富晨间游戏的材料,老人们知道后会自觉地结伴寻找。由于有了老人的肯定、支持与帮助,班级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顺利。在此过程中,老人的教育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与教师的合作也越来越默契了。

无论是祖辈家长还是年轻家长,都是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虽然祖辈家长与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相比,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可能有不足的地方,但他们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他们对孙辈的关爱是无私的、专注的;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与其他孩子的家长交流;他们阅历丰富、做事耐心,有充裕的时间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因此,祖辈家长应该成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成为家园合作的重要力量。而这一切的起点在于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理解,引导与沟通。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