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主管理营造和谐班级
自我管理是一种强调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的管理模式,通过自我管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符合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霞要组成部份,是我国学前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在突飞猛进的21世纪,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高质量的教育,引发了我们一线教师的思考。21世纪的基础教育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初步形成作为最主要的任务。“幼儿园的教育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互相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情感、态度、能力占领了《纲要》中的前三项培养目标,要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必须围绕这些要求进行开展。
现在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意识强,自我服务意识弱,我们要给幼儿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问,激发幼儿内心的自主管理意识,把教师的要求逐步转化为幼儿自我需求,从“你要怎样做到”到“我要怎样做”,在 “自我改变、自我调整、自我战胜”中体验从“纪律”走向“自律”,从“自律”形成“自主”,从“自主”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习惯。
一、常规的培养鼓励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法,国有国法”同理,一个学校得有校规,一个班级得有班规。在班规的约束下,班级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好的班规能让一个班级的管理蒸蒸日上,良好的常规和习惯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相反,则会让班级管理问题层出不穷、防不胜防。一个班级的管理离不开幼儿、教师及家长,那么怎样管理好一个班级呢?
1.班规的制定
班规,指是为保证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面对幼儿行为给予的一种行为规范,是幼儿园老师口中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很多老师反映,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如果不管,活动没有办法进行下去;如果管,担心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老师的这种反映说明了制定班规的主要目的是管好孩子。
大班幼儿都比较活泼好动,有自己的思想,于是大班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必须和孩子们共同制定班规,教师将幼儿集合起来,把素质报告中的各种能力的达成度拿来和孩子共同学习,让孩了以此为标尺来衡量自己在哪方面还要继续努力。另外,用脑力激荡的方式请他们想象认为教室里最糟糕的情形会怎样。孩子们描述想象中教室里乱七八糟的样子,教师接着问孩子是否喜欢那样的教室,当然不喜欢。教师接着问,那你们认为怎样才可以让我们的教空很舒服呢?孩子们有很多很多想法,教师将这些条例总结出来,然后一一公布。
2.班规的执行与奖励
提出班规以后,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应该怎样执行,是我们每时每刻都有可能面对的问题。如:排队之前,教师在已建立好的常规基础上强调提问:“走路时大声说话吗?能拥挤或掉队吗?”孩子当然会说: “不会。”从而更注重孩子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解,使他们自愿自觉地遵守规则。
许多幼儿园对于乖巧聪明、遵守规则的幼儿以贴上红花、五角星、红苹果、笑脸进行奖励,以给你竖大拇指进行奖励。除了这些奖励之外,奖励方法还有很多种,可以做老师的助手;可以选择故事书;由老师为大家讲故事;游戏时,做游戏的领导者。看,这些奖励不仅能为孩子正确行为的正强化物,还能培养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对于惩罚不过分强调,如:给他人带来伤害,必须道歉、安
抚,直到他人原谅。游戏中捣乱秩序的,必须坚持为集体服务。恰当的惩罚让孩子打心眼里清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坦然地接受惩罚,而不会在心里留下阴影。在惩罚时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惩罚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最主要的目的,从而培养孩子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任的态度。
二、提供机会,丰富经验,培养孩子表现欲望
学龄前,幼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也更加关注他人,爱评判别人的行为,也喜欢到老师这儿打报告:��……,��……等,他们非常渴望管理别人。如何利用这一心理,提高幼儿自管的能力,并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呢?
由点及面,激发幼儿管理兴趣。
任何学习如果只靠外力来强迫,却没有内在的动力就很难持久,幼儿的学习更是如此。幼儿虽然有了“相互管理”的意识,但是还没有充分的兴趣,老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相互管理的这种意识成为推动幼儿真正尝试管理行为的动力。教师如何激发幼儿管理的兴趣呢?
1.调动管理。
��来报告,报告是幼儿潜意识里比较低级的管理行为,老师不能单一地批评被报告的幼儿,从培养角度讲,报告行为是一个很好的调动幼儿管理欲望的契机, “你自己做得很好,还能检查别人的不足。如果你能让他像你一样做得很好的话,你就是老师的好帮手。”在集体面前鼓励幼儿之问相互检查,幼儿会在日常活动中互相关注,提高了自己的管理欲望。
2.发现每位幼儿的闪光点,强化幼儿管理动机。
“五个指头有长短”,孩子之间存在个别差异,我们要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使每个幼儿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获得自信。闪光点不但能点燃自己,也能照亮别人。动手能力强的可以帮助班级整理环境;细心的幼儿可以当“督促员”,帮助别人改正坏习惯:有的幼儿生性好动,玩劣,难管自己,像这样自控力差的幼儿管不了自己,但爱管别人,利用这个特点,将计就计,就让他们轮流做纪
律班长,做纪律班长的前提是也要能管自己。他们为了能得到这样神圣的管职,会自我约束,能充分调动他们管理的积极性,起到强化幼儿管理动机的作用。
三、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参与管理
《纲要》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互动参与,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要提高幼儿的素质,光靠幼儿园一方面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家长: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涌,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怎样来提高家长的配合性呢?
l.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我班的家长对幼儿的重视程序参差不齐,有的家长能利用每天接送幼儿的时间关注家园联系栏,关注每天展示报上的痕迹,向老师询问近期班级将开展的活动;有的家长每天忙于工作,认为幼儿园只是玩,到小学才去重视孩子的教育。这种现象在隔代教育家长的身上表现很明显。我们通过家访、电访、平时入园、离园的时间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是家园共育的
结果。
2.了解家长的需要。
有的家长平时少言寡语,从不主动与教师交谈,像这样的家长,我们更去关注孩子,走近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与不足,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家长进一步指导,然后把这些点滴告知家长,一次、二次,慢慢地他会更加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孩子有了进步,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家长就很满足。家长的需求真的很简单,只要我们用心做好工作,家长对我们的:工作也会很支持,家长平时总能将孩子存在的问题或者在家中的事情跟我们说,对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视。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关注孩子、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给孩子机会,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让每个孩子都看到闪光点,家长会很支持我们的。
家长队伍真是一座潜力无穷的教育资源宝藏,我们充分利用家长的智慧,发挥家长的优势,使之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应考虑怎样让家园联系栏丰富多彩,让家长了解本班的近期目标、近期班级将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家长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让家长更了解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参与我们的班级管理中来,促进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项长久的工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需要我们的耐心和支持,我们会在《纲要》的指引下,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班级管理新思路,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