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师园地>实践研究>详细内容

践行关爱动物德育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1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

珍爱生命、关爱动物一直都是幼儿园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笔者惊讶地发现,幼儿伤害小动物的行为比比皆是。笔者对幼儿伤害小动物的行为进行解读和分析,发现幼儿不关爱小动物与其年龄特点和探索方式有较大关系,但寻其主因却是因为幼儿对小动物缺乏情感联系所致。因此,关爱动物德育的关键点为帮助幼儿建立与小动物间的感情联系,可从唤醒爱心、滋养心灵、回归生活、知行合一四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关爱动物  德育  生命

正文:

陶行知先生认为: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山川湖海都是活书。有位儿童心理专家曾经说过:“现在的孩子拥有的东西太多了,让他们学会去关心自身以外的东西是很有益处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最重要的品质莫过于有爱心,去关怀、爱护与我们生活在同一星球上的一切生命。因此,珍爱生命、关爱动物一直都是幼儿园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却惊讶地发现,幼儿伤害小动物的行为比比皆是。

一、案例回放

案例一:蝴蝶

春天到处鸟语花香,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孩子们争相追逐着美丽的蝴蝶,笑声连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奕奕抓住了一只蝴蝶,停下步伐仔细地观察着,一不小心将蝴蝶的翅膀扯了下来,她看看受伤的蝴蝶随手将它扔了。小宝也抓到了一只,她兴奋地大叫:“我抓到蝴蝶了!”喊声立刻引来了几个同伴,大家你争我夺,眨眼间这只蝴蝶就被五马分尸。……

案例二:大蜘蛛

幼儿园的墙壁上,一只大蜘蛛挪动着八条长腿,悠闲的向下爬着。多多一抬头发现了这只大蜘蛛,立刻呼朋引伴聚集在蜘蛛下方。孩子们先是跳来跳去,可惜够不着蜘蛛。多多蹲下身看见了一粒小石子,于是捡起来对着蜘蛛扔去,吓得蜘蛛停下了脚步。其他的孩子看见了纷纷模仿,只见一粒粒小石子对着蜘蛛呼啸而去,蜘蛛惊骇得不敢动弹,直到活动的音乐声响起,孩子们才停下动作纷纷离去。

案例三:七星瓢虫

操场上突然飞来一只大大的七星瓢虫,孩子们一涌而上将它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一边推推搡搡努力保持自身的平衡一边兴奋地观察着。小如看着拥挤的孩子们,大声呵斥道:“你们就知道挤,再挤我就把七星瓢虫踩死!”兴奋的孩子们根本就没理会他。于是,小如冲入人群,一脚踩死了七星瓢虫。看到七星瓢虫惨遭横祸,有的孩子看着“尸体”叹息,有的伤心地哭泣,还有的也冲上去补上几脚。

二、案例分析

人人都说孩子们拥有着世界上最纯洁的心灵,他们善良可爱、天性纯良。但正是这群心灵纯洁的孩子们有时却做着这些“残忍”的事情,是这些孩子缺乏爱心或是德行低下?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不能对这些幼儿简单地下结论,而首先应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正确的解读和分析。

1.好奇加自我中心

幼儿好奇心很强,在他们看来,小动物都是新奇的,他们强烈地想要观察、探索这些小动物,探寻它们身上的奥秘。其次,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最初认识都是从自我出发的,即以自我为中心去认识他所接触的外界事物,再加上独生子女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导致许多孩子有着自私的通病。因此,在探索小动物奥秘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案例一”中争抢蝴蝶的行为。

2.动作探究方式不当

幼儿一旦发现新奇的事物,会通过感官探究、动作探究、言语探究这三种探究行为进行探索,其中动作探究是其重要的探究方式。在动作探究时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他们会就地取材、随心所欲地进行探究,这些随心所欲的动作探究方式对于有生命的小动物来说很可能就是致命的伤害,如“案例一”中的奕奕和“案例二”中的多多,他们的动作探索方式已经伤害了小动物们。

3.幼儿与动物间缺乏情感联系

纵观三个案例,我们会发现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这些幼儿对小动物们没有产生爱的情感,因为当你心中有爱时你就会用心地去呵护,而不会毫无顾忌地去探索、去伤害。 三则案例中“案例三”里的小如对小动物最为冷漠,为了维护规则他可以毫不犹豫地踩死瓢虫,这与其家庭教养方式过严有关。

综上所述,幼儿不关爱小动物与其年龄特点和探索方式有较大关系,但寻其主因却是因为幼儿对小动物缺乏情感联系所致。因此,关爱动物德育的关键点为帮助幼儿建立与小动物间的感情联系,以情唤爱,以爱导行。

三、践行关爱动物德育

1.平地一声雷——唤醒爱心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幼儿都有崇尚真善美的本性,教师要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在恰当的时机用语言、行动的火把点燃幼儿爱的火种,因此,关爱动物德育应从唤醒心灵出发。

当奕奕将蝴蝶的翅膀扯坏并扔掉后,我将蝴蝶捡起来安置在一个小盒子里。孩子们围拢过来查看,只见蝴蝶在盒子里使劲地挣扎着,可是缺了翅膀的它怎么也无法再次飞翔。孩子们立刻发现了问题:“老师,这只蝴蝶怎么不飞啊?”,“老师,蝴蝶的翅膀怎么少了一个?”。 看着孩子们关爱的眼神,我向他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没有提及奕奕),孩子们纷纷表示同情,商量着要好好照顾这只受伤的蝴蝶。奕奕的眼神一直关注着蝴蝶,从开始的无动于衷渐渐变得怜悯,最后她主动加入了照顾受伤蝴蝶的行列。德育的首要在于“ 唤醒”,唤醒幼儿心中的美好,弹拨幼儿心中爱的琴弦。这种唤醒需以适当的事件为引,以感性的语言和行动为辅,才能使幼儿的心灵如惊雷炸响般惊醒,达到唤醒的最佳状态。

2.润物细无声——滋养心灵

心灵是生命之源,需要不断地浇灌和滋养,被唤醒后的爱心当然也需要“养分”的浸润。绘本阅读能使幼儿感受到灵魂的温暖,那些优美的图画和精炼的文字转化成心灵的泉流,流进他们的心田,寄予他们人生的启迪和无限的力量。

在幼儿园里,我们引领幼儿走近绘本阅读,向幼儿展现另一个美好的动物世界。如:《露露的故事》绘本系列,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验不一样的动物故事;《我家是动物园》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懂得各种动物和谐相处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舞蛇》展现了动物的智慧与情感,记录了人与动物的亲密互动。《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以风趣、幽默的形式呈现出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世界为谁存在》让幼儿在感动、赞叹大自然之余,也越发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对世界满怀感恩和敬意!绘本阅读让幼儿的心灵在动物世界中更细腻、更柔软,带给幼儿的是一种爱的润泽,心灵的滋养。

3.近水知鱼性——回归生活

波兰尼认为:道德知识是“缄默的知识”,主要依赖于直觉、体验和洞察力。因此,在幼儿园关爱动物德育中应多创设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感悟、体验、升华道德情感。

幼儿园是大自然的缩影。春天,我们带领幼儿观察蜗牛,饲养小蝌蚪和小鱼,孩子们的眼里满是惊奇;夏天,我们寻找蝈蝈,倾听蝉叫,大树下留下了孩子们欢快的身影;秋天,我们观察小动物的变化,看燕子南飞,孩子们心里充满依依不舍之情。家庭是另一个活动基地。我们提倡幼儿在家里自己动手饲养喜爱的小动物;鼓励家长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聆听大自然中动物的声音,和孩子共同参加保护动物的公益活动等。近水识鱼性,近山知鸟音,与动物的“亲密接触”为幼儿搭建了通往动物世界的桥梁,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多种动物的特征,探索出一些观察、养殖动物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对小动物的感情日渐深厚。

4.知是行之成——知行合一

德育的道路曲折易变,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会给幼儿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影响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所以在践行关爱动物德育过程中需找准情感增长点,探寻正确的行为指导方向。

在养殖动物过程中,让每个孩子为自己喜欢的动物取名,每天与动物打招呼,帮助幼儿建立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与幼儿讨论建立养殖分配制度,让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养殖活动,每天做好观察记录;支持、鼓励幼儿一切研究、关爱小动物的言行;养殖失败引导幼儿为小动物举行集体葬礼,表达哀伤之情,并总结养殖失败原因。在日常探索活动中,随机讲解动物的有趣特性,延长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幼儿一起搜集各种探索工具,便于幼儿随时取放;当幼儿的探索方法可能会伤害动物时,提醒幼儿多想几种探索方法并进行比较,从而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探索技巧。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幼儿亲知(亲身实践获得知识)过程中适时渗透情感,引导幼儿不断提升探索技能,我们欣喜地发现,幼儿关爱动物行为养成正逐渐走向自觉。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关爱动物德育意义非凡,它能让幼儿体验到生命的美好,使幼儿变得更加快乐、感恩,使幼儿个性变得丰富而舒展,从而为幼儿的道德形成奠定基础。正如法国哲学家阿尔贝特.史怀哲所说:“我感觉到必须敬重所有即将出现的生命,有如敬重自己,这就是道德的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

[1]姚群利.幼儿园道德教育的现状和思考.中国校外教育(综合),2013S2.

[2]于佳.对幼儿德育的思考.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11.5.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