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环保意识融入游戏活动
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纲要》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一些环境资源和条件,联系日常生活,将环保行动融入幼儿的游戏活动。我们在园内开辟自然角、种植园、饲养区、生态体验场、操作长廊……,经常带孩子们参与其中,激发幼儿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并让幼儿在环保环境中潜移默化,在低结构材料中自由探索,在户外游戏中大胆尝试,在区角活动中体验创想,在主题探索中获取经验。
关键词:
环保幼儿探索
正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新世纪的主人,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意义重大而深远。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从对自己及身边种种生命的关爱,并充分利用一些环境资源和条件,联系日常生活,将环保行动融入幼儿的游戏活动。
一、萌发环保意识
幼儿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因此,我们在园内开辟了自然角、种植园、饲养区、生态体验场、操作长廊……,经常带孩子们参与其中,从而激起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熏陶他们“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之情。”
1. 环境的感官捕捉
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年龄越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刨根问底,他们尝试着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和联系,在感知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我们班的孩子收集了一样的喜多多空瓶,我们把它加工成毛毛虫形状,里面种上萝卜、青菜、百合、铜钱草等,引导他们在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中了解到哪些是水培植物、哪些是依靠土壤生长、哪些花每天都要浇点水、哪些花一个星期只能浇一次水、花生、蚕豆、芋头的生长变化……通过废旧物品的收集利用、操作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萌发了幼儿对我们身边环境的热爱和关注。
2.材料的合宜选择
指南的科学建议中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日常生活中,我们和孩子、家长共同收集,利用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或常用的可再生的废品,如:一次性杯子、洗衣液瓶、各种盒子、罐子等,并对这些物品进行清理、消毒,确保它们安全又卫生。
二、体验探索乐趣
1.在环保环境中潜移默化
良好的环境能潜移默化地、积极地影响幼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园本课程,孩子们认识了许多环保标志,但如何让这些标志真正变成孩子们自己的呢?于是我们请孩子们自己来设计标志,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很快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中,就看到了孩子们精心的杰作:不要乱扔垃圾、爱护小草、不要摘花、请说普通话、请勿吸烟等。
2.在低结构材料中自由探索
幼儿园应是孩子的家园、乐园、花园,在绿色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利用废旧材料为幼儿创设充满童趣、充满交流、丰富多彩和互动的绿色环境。平日里家庭装潢都有多余的一些管子,我们收集整理干净,孩子们可以拼出不同的造型,将它们摆放不一样的坡度,再进行投放不同的物体,玩的过程中感受着他们的滚动速度,萌发着强烈的求知欲。又如我们收集的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瓶口大小不一的瓶子,还有一些各种颜色的豆子,孩子们有的根据颜色不同豆子找不同的"家",把豆子放进瓶子会有不同的声音,豆子放进瓶子,给它们戴上合适的帽子(瓶盖)等等。在这些材料中隐藏着多维的教育价值:小手肌肉的锻炼、颜色的认识、大小的感知、探究意识的培养、音乐节奏的感知尝试,再后来孩子还可以将这些延伸到户外,晨间活动时用来玩滚、夹、接力赛等。
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被利用,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孩子们感到信心百倍,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绿色活动之中。在与环保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孩子们主动发现、创造玩法、积累经验、体验成功。在绿色活动区这个小天地里,孩子们有探索、有感受、有交流、有表达,促使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3.在户外游戏中大胆尝试
利用民间废旧物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对他们将来成长和成才有着十分有益的作用。民间游戏是我们幼儿园的另一特色,在户外运动中我们专设一个“民间游戏区”,提供梯子、木板木条、绳子、轮胎等有趣的民间玩具。幼儿尝试利用废旧轮胎、竹梯自由组合拼搭不同的“堡垒”“迷宫”“围城”等,幼儿在此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想象,不断摆放轮胎、竹梯,在这一积极尝试、探索的过程中,大家共同制作的建筑造型的形象变得多样化、趣味化,这些环境及材料既适合不同年龄、能力幼儿的活动,又使幼儿明白了原来废旧的东西能创造出这么好玩的世界。这样的游戏,不仅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和手脑协调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幼儿对民间游戏的热爱。孩子们在兴致盎然的玩中体验着,享受着。
4在区角活动中体验创想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我在班级的墙角里放置了一个“百宝箱”,引导幼儿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如:广告纸、包装盒、一次性杯子、蛋糕盘等放到这个箱子里,同时还也向幼儿讲述各种材料的相关知识。在材料增多的情况下,我们用收集的同色同款纸箱设立了“分类箱”,在每一个纸箱上贴上图标,利用分类箱将材料进行分类,便于幼儿的认识和操作。从收集到分类,幼儿对废旧材料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次性杯子做成了花篮,放在自然角里种上小花小草;冰淇淋盒做成了小花放进了娃娃家里;矿泉水瓶画上五官做成了娃娃等。美工区角活动更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孩子们的青睐喜欢。由于废旧物品的形状较为多变。而且材料往往是半成品,因而幼儿在对废旧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孩子们会按照自己的独创方式对材料进行制作,如苹果、山芋切开后刻好膜、利用蔬果的根茎叶(芹菜、莲藕)等,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美术的拓、印、染等活动。通过区角活动操作,幼儿感受到它们的魅力,拓展了幼儿的创造想象。
5.在主题探索中获取经验。
配合“世界水日”和“节水宣传周”的活动,我们和孩子们选择了以 “节约用水”为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孩子们针对“地球上的水可以用完吗?”等问题,在观看录像“宝贵的水资源”后,找出地球仪和地图上有水的地带,知道海水和淡水。他们从对水的认识了解到水是宝贵的,水资源是很缺乏的。在此期间,孩子们通过碟片、图片、照片等资料了解到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是那么的复杂、来之不易,明白了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当他们听了给排水管理处的叔叔阿姨们宣传的节约用水的好方法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有了节约用水、爱护水环境的意识。因此孩子们在洗手时会自觉的“两开、两关”,用完水后会关紧水龙头。在对弟弟妹妹的进行宣传时,孩子们有的用废旧材料建造“污水处理器”;有的幼儿用绘画来绘制环保标志;有的幼儿制作环保小背心(用挂历纸和垃圾袋),有的幼儿用积木来搭建未来的水厂等,他们用各种方法来告诉大家:要节约用水、不要污染水源。
通过上述的系列活动,孩子们的自主、自助、自信,最大程度地得到了发展,在与老师合作性的绿色互动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探究活动,收集信息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还学会了提问、质疑、与伙伴合作,共同体验学习生活的乐趣。
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教育不仅多而且它的内容又往往与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环保教育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地球只有一个,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生命的摇篮,保护好地球,是人类造福千万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因此环境保护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让他们从小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争做个环保小卫士。我将继续努力利用这个方法,并不断探讨、摸索,使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内容能有机结合成为我园教育的一大特色。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8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