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师园地>实践研究>详细内容

游戏中沉定幼儿心灵深处的道德底蕴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0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底蕴是内情,事情的具体内容;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之归也有日矣。于是,道德底蕴,可以说是一个人坚固不催的、潜在的意识涵养、支配人一生的处事和为人。多向的游戏教育,是遵循自然的教育,符合幼儿天性、切合天性的教育,利于沉定幼儿心灵深处的道德底蕴,而终生受益。随之,社会上日益增多的“问题儿童”、“青少年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将会得到源头性防微。

一、道德在幼儿心灵深处扎根的重要性。

1. 幼儿德育形成的内在力量,支配着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是一种过程,是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合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道德,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幼儿的道德修养,为日后个体的社会化作了有益的铺垫。

2. 幼儿德育形成的优良品性,昭示着幼儿成功的未来。

幼儿个性的全方位发展,包括有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品德和性格以及审美诸方面,其中道德品性是全方位发展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品德和优良的性格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墨子曾说:“志不强者,智不达。”智力发展好,聪明的人并不一定成功,而成功的人并不是都很聪明,但却拥有许多优良的品质和性格。

二、游戏是使道德在幼儿心灵深处沉定的最佳方式

1. 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是幼儿德育的最佳契入点。

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天性,好的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每种游戏都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挖掘潜在的教育因素,特别是幼儿的品德教育不可忽视。教师要在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中抓住德育的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是非观,有利于形成支配个体一生的道德底蕴。

2.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德育的最佳方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在老师适时的启发和引导下,道德底蕴必将成为幼儿游戏中最大的附加值,即水到渠成的价值,润物细无声。

三、不同的游戏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沉定幼儿心灵深处的道德底蕴。

1.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集体化,萌发克己让人的关爱心灵。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成人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如在游戏《乘火车》中,乘客较多,扮售票员的幼儿就不能自己坐下,还要提醒乘客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扮司机的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行车等。幼儿在此游戏中模仿成人去关心他人、尊敬长者,使尊老爱幼的思想、遵守规范的在幼儿心中萌芽。通过角色游戏这一特定的自然情景,可以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游戏中的注意点:老师注意微笑,主导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成为集体中的一员,示范地演示动作和语调。

2. 表演游戏促使幼儿逼恶趋善,在识别正反的比较中固化良好品质。

幼儿所喜爱的童话故事大多蕴含住品德教育的因素。如表演《小熊请客》,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狐狸?”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狐狸狡猾不诚实、好吃懒做、专门偷别人的东西等。幼儿在表演中进一步体验角色的心理,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勤劳的道理。这种有正反人物鲜明对比的故事表演,使幼儿容易分清是非、好坏、善恶,从而使幼儿对周围事物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弃恶从善。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往往愿意扮演主角或正面角色,而不乐意扮演配角和反面角色,这时,就要引导幼儿认识到,表演每个故事,都需要各个角色的协调配合,主角、配角、正面角色、反面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逐渐养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真心投入地扮演好配角儿、反角儿的孩子,是最有“勇气”的孩子。

3. 结构游戏激发幼儿构思能力,培养幼儿支持道德规范的内心力量。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是通过想象活动,创造性反映生活的游戏。在游戏中依照幼儿的愿望构思再动手造型,然后达成构思,获得成功的愉悦。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会积极地、独立地、全神贯注地摆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必须克服一些困难,认认真真地去做,失败不气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这自然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意志。这种意志的培养,是支持日后恪守道德规范的内心力量。

4. 智力游戏培养幼儿按规则行事习惯,为遵守道德规范扎下根基。

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有趣的智力游戏,能激发幼儿的情绪,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完成任务的持久性。智力游戏中的规则,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它促使幼儿有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诚实遵守游戏规则,有利于幼儿意志品质的形成。按规则行事的幼儿,具备将来遵守道德规范的素养。只有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长大后才能遵纪守法,成为有用之才。

5. 体育游戏增强幼儿的体力、意志力,萌生模范遵守道德规范的毅力。

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各种基本动作组成的,有规则,有结果。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还能锻炼幼儿意志,培养幼儿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到底的品质。幼儿在奔跑、跳跃、钻爬滚摸中,不仅得到身心的愉悦,还能激起取胜的欲望,有利于生发幼儿的进取心,促进生发恪守道德规范的毅力。

6. 音乐游戏轻松幼儿身心,淡消爱攻击倾向,启蒙遵守道德规范。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之一。音乐游戏中也可以对幼儿进行德育,如小班幼儿喜欢的《找朋友》,可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文明礼貌教育,使幼儿了解朋友相处要互相尊重、以礼相待的原则,改变幼儿爱攻击的行为倾向,是遵守道德规范的前提素养。

四、结论与展望

游戏中的德育因素更是俯拾皆是 ,要因材而取,只要不忽视,就能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品质,且能收到功半事倍的效果。幼儿需要游戏,也需要德育,给幼儿游戏,也给幼儿德育,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经过一学年的游戏性德育,我班的孩子已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观,能判断日常事件的对与错,说话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知道正确地处理问题的方法,懂得谦让和尊重劳动者等等,效果显著。

现实生活中因思想道德滑坡而带来的种种“创新”恶果和危害不断揭诸各种媒体,一次次警示我们要深入分析并充分认识创新品质的深层思想道德底蕴,以及加强综合创新品质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游戏中沉定幼儿心灵深处的道德底蕴,这是个新课题,需要全面系统地探索与研究,要选出游戏的最佳组合体系,系统规范地施教,将有着深远的社会价值意义。

 

 

 

                                                           (获市论文一等奖)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