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师园地>实践研究>详细内容

建构游戏中的大学问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0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游戏与儿童发展密切相关,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均有积极的作用,而结构游戏作为典型的、特有的自主游戏,始终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它的奥妙之处在于能充分满足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儿童在操作中能将生活中的事物反映到游戏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构想和创造。因此它对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尽管建构游戏是儿童们都喜欢玩的游戏,可目前幼儿园建构游戏却存在大量的问题。比如:儿童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表现在很少有儿童可以自主地拼搭出像模像样的东西,很多儿童都是拼个简单的飞机或者宝剑之类的东西,然后就一起玩开了;他们不能进行深入,通常拼搭一会儿就离开了,所以建构区常常是最繁忙的区域,也是最单调的区域。另外,在实际的结构游戏活动中,很多教师对如何有效地、适宜的指导儿童游戏还处于困惑迷茫时期,他们缺乏对结构游戏指导的理性思考;还有的教师对结构游戏的指导重视不够或是在指导的时机、方式、方法上存在简单化的倾向,这些都是当前儿童结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深入探讨儿童结构游戏开展的指导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那我们该如何开展好建构游戏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准备中的建构。

    建构游戏作为典型的自主游戏,更体现了游戏投放材料的重要性。游戏材料投放的方式、数量、种类以及种类的搭配、辅助材料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儿童游戏的发展,而且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还必须考虑到本次建构的主题、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原有的经验。另外,活动区的游戏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儿童发展的目标、能力水平和游戏情节的发展而随时添加、调整和更换。因此,材料投放是建构游戏成功与否的一大看点。

二、观察中的建构。

观察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各种教学中广泛使用,它是儿童认识世界、增

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在建构游戏中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儿童只有通过观察,记住这一事物的主要特征,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建构和头脑中的表象的重新组合,才能形成我们手中的作品。因此,观察是建构的基础,在每一次活动之前,我们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观察的机会。

1.利用多媒体、图片或者实物观察

在进行建构游戏之前,我们为儿童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参照事物。

如:图片、实物、投影、录像等,以保证每个儿童都能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儿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观察,使他们对观察对象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例如,在搭建房屋时,我就利用我们幼儿园的优势,引导儿童站在三楼平台上、仔细观察房子的外形结构和特点。先观察房顶,房顶有三角形、有平顶、还有圆顶等等;再观察窗门,窗门有圆的、方的,还有的是半圆和方的合起来的形状;最后就是房子的造型和墙壁,造型有高楼、平楼等等,墙壁都是用砖一块一块砌成的。另外,除了让儿童观察我们周围的房屋,我们还通过PPT、图片甚至模型,将儿童观察过的景物展现在他们的眼前,让他们有一个实际的感受过程,以加深他们的印象,为后面的建构打基础。

2.教会儿童如何观察

在儿童自主观察的前提下,教师要帮助儿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即:有顺序地观察和学会观察事物主要特征,并引导儿童把在个体观察的基础上获得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便更好地去进行建构与创造。

三、表述中的建构。

建构游戏不但需要观察,还需要表述。比如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让儿童

说说,你想怎样来搭建你的房子?有的儿童说:我用三角形来搭屋顶,用正方体来搭墙身;还有的孩子说:我用半圆形来搭屋顶,长方体来搭墙身等等。而教师可以把这些平时生活中的学习内容融和进建构游戏中,如:我们可以把观察对象编成儿歌:金灿灿的房子、三角形的顶、长方体的墙身、绿色的窗等等。这样进一步让儿童通过语言形成建构和头脑中的表象的重新组合,也激发了儿童创造的积极性。这样从观察、到说说最后到拼搭就更加给了儿童一个实际的兴趣支持。

四、操作中的建构。

1.定位角色、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

建构游戏要求儿童是活动的主人,是儿童用双手去进行创造,因此,教师要解放儿童,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不参与活动了,新《纲要》让我们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管理者,更应该是儿童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这就是说:教师要知道在什么时候或以什么方式参与儿童的游戏过程、儿童在建构时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没有,是怎样解决的;另外还要对儿童的建构行为加以分析,为如何进行下一次教学的作出铺垫。

2.建构中的合作。

在建构游戏中,有时因为构建事物的难度或者时间关系,教师可以促使儿童间产生合作行为,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可以由难变易,合作会更接近成功。教师可以说:“这是你们一起完成的,真棒!”“今天你又多了一位朋友。” “你们俩配合得真好!”等等。教师还可以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对儿童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儿童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 “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等等

 3.建构后的评价

在建构游戏讲评时,和儿童一起及时有效地观察建构的成果,和儿童一起做一次有效的评价。一方面是儿童创造的成果,需要与同伴共同分享;另一方面是在交流的同时既能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学到同伴的长处,提升经验。比如观察同伴的建构作品、观察整个主题是怎样呈现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也能发现主题中的不足的地方。因此,儿童每建构完一个主题,我总是让儿童向全体同伴介绍自己建构的内容,并要求他们不仅要搭得好,更要说的好。让儿童相互欣赏,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对结构游戏的兴趣,以及为下次游戏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4.建构作品的保存。

建构作品评价完之后,很多教师会将他们拆掉,表示一个主题告一段落,或者为了方便下次的拼搭。殊不知这样会深深的打击儿童,虽然教师已经高度赞扬了儿童的作品,可当儿童辛辛苦苦拼搭的成品,就这样很快地被拆掉,儿童心理还是很难过的,而且儿童在班上的表现,作为父母也无法看到,如果我们保存儿童的作品,给他们一次次向父母展示的机会,在父母的赞许之下,儿童的拼搭兴趣会更浓,当然,赞许不只是来自父母。所以,我们建议成列一个专属的建构作品展示区,将儿童的作品摆放在那里,接受所有人的赞许,这样你会发现,儿童真的越来越爱上建构游戏。

另外,每次建构游戏中都会有一些半成品,其实拼搭这些作品的儿童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教师拉他们一把,他们就成功了,而往往这些作品都被无情地拆掉了,所以,下次这些儿童还要重头再来,而重头再来也许又是一个半成品,又是同一个结果。因此,我们不只是展示作品,还要保存半成品,在一日活动中,再给这些儿童一次机会,教师再帮助他们一下或者同伴再和作一下,他们也能收获成功。

建构游戏以其独特魅力在儿童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通过自己的建构,发展了创造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构游戏还培养了儿童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不争抢玩具、友好合作的品质和习惯,真可称谓“塑造工程师的游戏”。 对于教师而言,建构游戏也有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己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建构游戏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使儿童健康快乐地度过幼儿期,这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努力的标杆。

 

 

                                  

 

 

 

        (荣获省论文三等奖)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