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手指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依相融
摘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指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它是指幼儿边说儿歌边用手指做出缠、绕、张、合等各种模仿动作,它能调动幼儿听、说、想等各种器官,培养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及手眼的协调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另外,它简单易学、有趣好玩的特点,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我们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发手指游戏,并将之运用于幼儿园课程之中。
关键词:
手指 游戏 课程
正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指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它是指幼儿边说儿歌边用手指做出缠、绕、张、合等各种模仿动作,它能调动幼儿听、说、想等各种器官,培养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及手眼的协调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另外,它简单易学、有趣好玩的特点,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我们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发手指游戏,并将之运用于幼儿园课程之中。
一、对手指游戏所需的内容、材料多元化的进行收集、供幼儿实践学习操作。
首先,我们向家长宣传手指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对手指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然后发动家长及幼儿多渠道收集手指游戏资料。将搜集到的手指游戏素材记录下来,再进行初步整理,然后汇总。
1.内容的多元化
陈鹤琴先生的主张,他提出儿童有好动心、好模仿、好奇心、游戏心等心理特点,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我们应当为我们的孩子们创造适当的环境、适当的多元化的内容来丰富手指游戏的运用及操作学习,使他们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共同提高。所谓生活即教育,如:在《包饺子》活动中,我们引导孩子这样用手指表述:
小朋友,来来来(伸出两只手,左右拍两下)
咱们来包饺子啦,(小手摊开,伸出左手手掌)
擀擀皮,(右手在左手上做擀皮状)
和和馅,(右手手指立起在左手手掌上做和馅的动作,就象手指在抓挠)
捏捏捏捏成功啦!(说一个字,用右手食指依次点着左手的手指)
香喷喷的饺子给谁吃?(右手把左手指包起来,盖住,问孩子,然后孩子说给谁吃,就把饺子递到嘴边)
又如《做汤圆》游戏活动,这个活动源于幼儿副餐吃的汤圆,让幼儿把小手摊开:左手伸出来,咿呀咿呀哦;右手伸出来,咿呀咿呀哦;面团握手心,捏团不停歇;嗨呀呀,嗨呀呀;马上上锅啦!幼儿对这些手指游戏爱不释手,动手操作兴趣提高了,经常在课后与同伴一起游戏,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较快,又丰富了幼儿的课余时间。
2.材料的多元化
新鲜的材料会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因此在手指游戏教学中我们也尽量避免材料的单一提供。如在小班《小鸡出壳》中,我们不仅引导幼儿通过手指加肢体游戏来进行学习,我们还为他们准备了图谱,在图谱上我们根据儿歌内容画上了形象生动的实物,使幼儿学习起来更容易、更生动。又如:虫虫飞的游戏玩法:(虫虫飞、虫虫飞,飞来看看谁?看看我家小宝贝!)前三句,说一个字,两个食指分开。最后一句,说前六个字,也是说一个字,食指尖互相碰一下,说最后一个字时,用食指指着对方鼻尖。我们还为孩子准备了手偶,升华了游戏内容。
3.教学形式多样化
(1)游戏化
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总是喜欢嬉戏的,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的无拘无束地投入和参与。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他们的一日生活更是具有游戏化的特点,他们的各种教学活动也应富于游戏化的特性。
(2)情景化
手指儿歌形象生动,有助于幼儿判断自身行为的对与错,而情境手指游戏教学是一种十分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儿歌之前,为幼儿创设学习儿歌的适宜情境,让幼儿在学习之前处于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有更多的想游戏的意愿。《唱大戏》的活动中,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楼,四兄弟(唱大戏),咯吱一下(停顿,突然把手伸到孩子脖颈处,咯吱一下,以后每次孩子都会惊喜地等着这一时刻)。我们用半月摇等搭成一个小舞台,用布做个小木偶等等,模仿看戏的情景,做看戏的动作,孩子们观察之后,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来尝试做游戏,很好的激发了他们对学习手指游戏的兴趣与语言的发展。
二、手指游戏与幼儿园各种活动相融合
1.手指游戏融入学习活动——辅助教学活动
我们根据内容和表演形式将手指游戏分为表演类、语言类、体育类和计算类。我们结合各班的日常教育目标,把手指游戏分类、引申和设计到各类教学活动中,让手指游戏以教学资源的形式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以语言学习活动为例,根据手指游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常常伴有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说唱,节奏鲜明、饶有趣味等的特点,将手指游戏与幼儿语言教学结合,可为幼儿提供多种语言发展的实践机会。这种结合不但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及表现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节奏感,丰富了孩子的语言感受性。可以说,手指游戏提供了一种宽松、真实、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手指游戏来调节气氛。当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趣味手指游戏,来调动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在心情愉快的同时重新投入到活动中来。
2.手指游戏贯穿生活活动——培养行为习惯
幼儿的活动不仅包括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等环节,还包括盥洗、进餐、午睡等许多零散的生活习惯培养的活动。首先,借助手指游戏,提高孩子自理能力。如在孩子刚入园时,我们借助手指游戏《洗手歌》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针对幼儿依赖性强、自律意识差的特点,我们通过《穿衣服》《系鞋带》等手指游戏来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利用《手指睡觉》手指游戏帮幼儿养成睡觉前安静的习惯。其次,通过手指游戏,教会孩子文明礼仪。我们根据手指游戏适宜配儿歌吟诵的特点,将文明礼仪教育蕴含其中。
3.手指游戏结合一日活动——内化常规培养
《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前饭后、盥洗前后等过渡环节。此时幼儿的状态都比较放松,自觉遵守常规的意识也常常较弱。将简单易行的手指游戏贯穿于这些环节之中,可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为此,在各个过渡环节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手指歌”“石头、剪子、布”等趣味的经典手指游戏活动,将其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这样,既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又预防了无事可做而引发的打闹现象。如手指游戏“饭前手指游戏大串烧”的运用,即能起到维持秩序的作用,又能保证幼儿的双手卫生。
三、手指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价值
1.实现了幼儿的多元发展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儿童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首先,通过在幼儿园课程中对手指游戏的运用,幼儿的手指灵活度、表演能力、语言能力等多种能力到了锻炼,其专注性、倾听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也相应得到了提升。其次,角色多样、情节丰富的手指游戏,不但能充分调动起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丰富和深化了幼儿的情感与态度。同时手指游戏还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结成伙伴关系,促使他们相互协调、模仿,帮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2.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编制手指游戏教程过程中,我们系统研究和学习了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纲要》精神,更准确地把握住了手指游戏在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开始积极观察幼儿,在观察中捕捉教育契机,并且开始意识到应将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手指游戏研究的实施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提升了家长的指导水平
通过研究的开展,家长对手指游戏有了全面而具体的了解。家长在参与游戏资料收集、参加“手指游戏观摩日”“家长手指游戏比赛”等多种活动的实践中,拓展了教育的视野,提升了家庭教育指导的水平。
4.孕育了园本特色课程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手指游戏经验。而且在将手指游戏作为特色活动纳入园本课程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园本特色课程。
参考文献
[1]袁爱玲,何秀英: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庄春梅:以手指游戏点化儿童的心灵[J],学前课程研究,2008,5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