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课程游戏化之路上的教师观察研究
当下教师专业观察能力的内涵不仅有助于教师从观念上认同专业观察能力的价值,也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课程活动,并将课程科学合理地推进与延伸。
一、教师观察研究正值行之愈笃之势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强调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师运用观察分析的能力、计划和设计能力、环境创设的能力、资源挖掘和利用的能力、各种活动的组织能力、评价和反思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有别于其他年龄阶段教师的能力,也是我们幼儿园教师的看家本领。
在专业观察能力逐渐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标志的今天,幼儿教师专业观察能力的提升成为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的专业化不在于“专业知识”,而在于“专业技能”,其中最基本的技能就是教师的观察能力。教师如果缺乏了专业观察能力,那么老师的专业水平就大打折扣。
虞永平教授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基本要求》中指出: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核心是关注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关注儿童发展和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只有耐心地观察幼儿行为,才能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才能发现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才能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孩子,所以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也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需要。
二、关注教师观察的环境,把持观察的方向
研究中发现缺乏预设性观察计划,教师们就会无目的的看、盲目的观察,这也是教师观察行为低效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园以“制定观察计划”为主题,开展了三次浸润式研讨活动。第一次研讨以“预设观察目标和重点”为重点,帮助老师们理解细化观察目标、建立观察目标体系的重要性;第二次研讨以“拟定观察时间和次数”为重点,对观察的精准度和观察的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第三次研讨以“选择记录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对连续记录法、频数记录法、等级记录法、符号记录法等记录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指导。
三次研讨之后,要求教师们制定符合自身兴趣和发展的观察计划,并鼓励教师们根据目标整理出观察要点,在每一观察要点中列出教师需要观察的幼儿行为细节。为避免教师盲目观察,幼儿园提炼出幼儿间的社交行为观察要点,如图(表一),可以看出,我们的观察要点不仅有关键要点,还增加了子要点和行为细节的描述,这样更具体、易理解、宜操作,能指导教师们更细致地观察儿童的相关行为,有助于老师解决看什么的问题。表一《幼儿之间的社交行为观察要点》
要 点 | 子要点 | 行为细节 |
如何与 他人接触 | 发起交往的时候,态度如何? | 是否大胆且咄咄逼人? |
是否友好且令人感到安心? | ||
是否害怕且悲观的认为会被拒绝? | ||
怎样接近别人? | 是否触摸或者推别人? | |
是否抚摸其他儿童? | ||
是否以某种方式向别人示意? | ||
儿童的行 为方式 | 身体姿势和动作 | 头的姿势、手势、身体姿势、身体活动的次数、身体接触(触摸、猛推、推、轻拍、跳跃) |
声音特点 | 是刺耳的、柔和的、不耐烦的、尖锐的、平淡的、带有恳求语气的吗? | |
是抑扬顿挫的、哭哭啼啼的、强势的、洪亮的、紧张的、强有力的、颤抖的吗? | ||
语速 | 语速是款速、缓慢、适度? | |
面部表情 | 眼睛:严肃的、愤怒的、放光的、含泪的、笑眯眯的、晕晕欲睡的、明亮的、呆滞的、亮晶晶的? | |
嘴巴:耷拉的、微笑的、撅起的、轻微颤动的、带笑意的、皱起的、拉长的、撇着的? | ||
微笑:发自内心的、迟疑的、伤感的、神秘的、无可奈何的、羞怯的、坦诚的、有酒窝的、似笑非笑的? | ||
一方说了什么?另一方是如何回应的? | 儿童间的对话 | 记录儿童的原话。 |
三、细化教师观察的内容,提升分析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会在口袋里、办公桌上放有便笺纸,用只言片语或关键词等,随时记录下幼儿的动作、语言、表情及幼儿之间的对话,贴到观察记录本上,根据需要进行评价分析。在研讨中,教师们观看视频撰写观察记录,看同一游戏现场,小组进行研讨尝试观察解读儿童的行为。
但是老师们仍然只看到幼儿的表面形象,对幼儿的行为不能进行准确的解读、专业的评判,考虑到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智慧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脱节生长,所以我们为教师搭建观察的支架,引领教师们顺着适宜的发展梯度前行。
(1)循序渐进的观察研讨
在观察研讨活动中,一是提供由易到难,环境由简单到复杂的观察视频,引领教师们根据视频撰写观察记录,循序渐进的提高观察水平。其次,看同一游戏现场,小组进行研讨。小组人员共同观察一段游戏场景,每个人跟踪自己重点观察的场景和人员,并用手机将其拍摄下来,研讨过程中,借助视频还原游戏现场,共同观察解读儿童。从剖析现成的视频到置身于复杂的游戏环境中选择观察目标、确定观察要点,分析观察结果。在分析中引导教师善于观察解读幼儿,借助核心经验,敏感地捕捉幼儿发展的可能性。
(2)四步走策略
在观察研讨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四步走策略,帮助教师理清思路。第一步,学会客观描述,第二步,寻找评价依据,第三步,围绕关键指标,第四步,根据解读分析。
第一步是学会客观描述是分析解读幼儿的基础,强调撰写观察记录时的客观性,敏感地发现幼儿关键行为的出现。第二步,以《指南》为指引,寻找分析幼儿行为的评价依据。在实施第三步时我们发现:围绕幼儿行为模式寻找关键性指标有助于教师们对观察结果的分析,于是我们依据观察到的诸多细节归纳出特定的项目,指引教师们根据相应的项目分析幼儿的行为模式。同样以观察幼儿之间的社会交往行为为例,如图(表二),幼儿行为分析指南以具体详细的儿童行为为基点,非常有助于教师对观察到的儿童行为进行判断与分析,帮助老师们顺利完成第四步。当然,所有的分析都是为了做好隐性支持,行为支持做好准备的,有了分析研究的基础,我们才能发挥同伴的力量,用心地倾听幼儿有声的表达,才能逐步实现教师退位式地、隐性化地指导。表二《幼儿之间社交行为分析指南》
项 目 | 可判断的具体行为 |
1.儿童感兴趣的依据有哪些? | 直接的依据:可以是一起玩耍的儿童的数量,或者儿童请求教师帮助他参与游戏,或者积极地接近其他儿童。 |
间接的依据:可以是盯着别人看或者观察、模仿、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 | |
2.如何进行接触? | 是向其他儿童移动还是冲着对方走去?(发生在什么时候) |
他是怎样移动的?(自信的、腼腆的、恳求的、胆怯的、挑衅的) | |
其他儿童是靠近他还是远离他或冲着他走去?(发生在什么时候) | |
对其他儿童的行为作出怎样的反应?(迎合他们的喜好、邀请他们参加游戏、批评他们、提出建议和想法、作出挑衅行为) | |
他会做些什么?(退出、加入游戏、拒绝、忍受、反抗、挑衅、向成年人投诉) | |
他是如何做的?(害羞、自信、急切、充满好奇心和感兴趣、大哭、气愤、高兴、害怕) | |
他使用什么方法与别人接触?(语言请求或者协商、做出攻击性行为、提出想法或者提供东西、直接加入游戏、威胁、贿赂、利用他人拉帮结派、请求成年人的帮助) | |
3.同其他儿童在一起时的行为表现如何? | 使别人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他的心愿、愿望、烦恼或者想法? |
在多大程度上与别人分享设施、道具和材料? | |
在多大程度上等待轮到自己? | |
通常与他人产生冲突的原因使什么?(争抢物品、想法不一致、无端的攻击) | |
如何处理冲突? | |
会做什么?(跑去找老师、大哭、还击、说理、一笑了之) | |
如何做?(含泪地、正义凛然的、啜泣的、生气的、愤慨的) |
四、确定“研究点” ,实现点面结合观察
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现场,我们做得最多的是对个别幼儿或少数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但在过程中如何兼顾全面性,如何进行点面结合观察呢?
1.选取合适的观察位置。观察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孩子的对面或侧面保证面向幼儿集体的位置,这样在个别观察中,通过扫视来完成集体观察获得信息。
2.以点带面。观察前根据目标选择几个幼儿为观察重点,以点带面进行观察,教师在观察点之间转移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周边孩子的活动情况,从而获得信息,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可重点观察几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关注这些幼儿和其它哪些幼儿有过交往?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时间能维持多久?在观察过程中不仅只涉及这几名幼儿,而是把和观察重点有关的全都进行观察。
3.采取扫描观察法。扫描观察即分时段定人观察。对班里的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进行轮流扫描法观察,通过扫描就可以大体了解全班幼儿情况。
面的观察是对全班幼儿或小组幼儿的观察,是指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对场域中的幼儿依次进行轮流观察。它可以帮助教师粗线条地了解群体幼儿的状况。一般先设计好表格,采取检核表法(表格内做记号)与叙事法结合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
总之,三幼以教科研为支点,以团队互助为动力,用智慧和实干慢慢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观察研究使我们保持教育的初心,遵循孩子的天性,引领教师理性成长。观察研究是我们行走已久的标向,路就在脚下,但愿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我们的观察研究之路越走越宽!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