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中做“加法”:“互联网+”架起家园共育新桥梁
摘要:“双减”落地,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为了更好的聚力“双减”提质赋能,教师应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为五育并举的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本文以“双减”政策为指导,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入手,概述了互联网+环境下,以“幼儿全面发展为本”家园合作路径,以期通过家园共育生态重构与优化,推动素质教育管理创新,真正建立起互联、共赢、共享家园共育形态,支持幼儿在一个热情洋溢环境中实现精神、品质、能力和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幼儿教育;立德树人;家园合作
互联网信息技术突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局限,为家园共育架起了新的桥梁纽带,教师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平台,可与家长合作共同为幼儿构建更为丰富、新颖、有趣和充实的网络学习空间,建立新型家校合作关系的新机制、新思路,“双减”不是一味的减负,而是要按照孩子们全面发展要求,有减有增把学习负担保持在适度范围,自“双减”实施以来,家长对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将扮演着更为关键角色。因此,教师在家园共育中应充分利用各类互联网学习平台,围绕幼儿的发展需要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网络教学资源,深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家园双方共同携手让孩子们在一个精准、趣味、智慧、个性、轻负、高效的素质教育形态中学会独立处理生活事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自理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一、创设在线平台,形成家园合力
家园合作是一种信念,是根植于教育观的理念与实践,互联网环境视角下,每一位家长都应有参与幼儿教育管理的权力和责任。“双减”之后,很多家长出于对自身教育能力产生焦虑情绪,而且家园之间受精力、时间等客观因素影响,双方沟通信息有限,往往处于经验和情感疏离合作形态。因此,教师要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可定期开展在线讲座与家长面对面互动交流,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在线普及健康饮食、卫生防护知识,增强家园协同育人,推动家园一体化教育合作形态建设。
例如,以往家长教育权责认识模糊,教师可在线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微语录》、《幸福双减》,辅导家长学习教育新思想、新方法、新动态,增强家校共育理性、科学性,教师也在线建立全员培训课程,推进家长教育系统化建设,提高家长共育管理、参与、学习意识,建立和谐家园教育生态。“双减”给了孩子大量的时间、空间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这个自我探索过程里,涉及德智体美劳的培养与引导。因此,教师在家园共育中可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统筹安排在家的线上学习任务,通过微信或者QQ平台提供在线答疑辅导,并以图文、视频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自我照料生活的掌控感与成功感。如,教师在幼儿的一日活动实践中可通过微信与家庭即时进行双向交流沟通,指导各个家庭详细记录下每个幼儿劳动过程,并在活动结束后展示、点评幼儿的一日活动成果。而且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家长相互之间也可以分享育儿经验和各类生活技能,通过视频聊天、语音、图文互动,不断深化双方的交流合作,构建一个和谐温馨、资源共享、人人参与的共育局面。“双减”背景下,“家园协同”不再是简单交流,而是要求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管理,与教师、孩子共同经历成长,共同为幼儿的文明习惯养成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携手合作。
二、趣味主题实践,拓展思维潜能
“双减”后,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选择、参与个性化活动,所以,家园合作要兼顾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组织他们在多样化的听、说、读、看、演、讲、练活动中,按照自己需求、兴趣、意愿,自由选择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内容和时间。家长要积极协助教师开展合作,切实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安排的亲子活动,并充分发挥出家长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协助教师做好幼儿和教育工作,教师自身要充分发挥出筹划组织的作用,努力促进家园之间的良好沟通,使双方加强理解增进互信。
例如,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与家长一起多进行经验交流,相互之间要通过研讨反思,不断完善亲子活动的实践模式,进而使家长可以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全面提升家长参与家园共育和亲子活动的效能。教师也可整合美术、阅读、科技、音乐活动,采取讲解、亲子训练等方式,组建家庭合唱、读书之星评选等特色亲子活动,为幼儿身心个性发展助力。“双减”给幼儿家庭生活赢得更多自由掌控时间。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结合德智体美劳,卫生健康、居家安全等建立一个立体化体验空间,教师可邀请家长视频连线,辅助孩子们探索科学、探索生活、体验劳动,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让家长自身要做到多鼓励、多陪伴,同时教师要利用好课后服务,创建音乐、体育、书法、舞蹈、手工等在线活动,开拓孩子们视野,丰富课余生活,促进孩子们的个性化成长,如,课后在线服务书法训练中,教师可向幼儿家庭提供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形体结构和历史底蕴相关影音资料,为课后学习增添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汉字书法、图案、构型理据的观赏与分析中感受汉字独特形体之美,激发审美想象、创造,提高对汉字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教师还可用图文并茂方式,开启“汉字有故事”“揭秘汉字”等课外在线学习,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中,增进对汉字形义、规律和文化意象精髓理解,互联网赋予了家园合作更为灵活、智慧的交流空间,教师与家长在“双减”背景下,应坚持以幼儿德智体美劳能力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精准把握幼儿思想状态,共同为孩子创设一个形式丰富、新颖、深刻、温馨、趣味的生活环境。
三、面向生活世界,双线交流互动
“减”是手段,“增”才是目的,家园共育要兼顾对孩子情感、能力、兴趣和思维方式的引领,创新课后服务与管理方式,组织孩子在家园相联动、相衔接的学习体验中锻炼身体素质,增强心理品质,教师要以提升体育课服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科学合理地布置亲子课外实践活动,全方位满足幼儿成长需求,组织孩子们在融合故事、游戏、演讲、模仿、观察等元素的多样实践体验中,
例如,教师可在线组织孩子们开展生活自理能力竞赛,实施环保主题活动、暖心行动、我能行等丰富的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自理的乐趣,学习掌握新的本领,教师也可通过微信平台与幼儿家庭连线进行视频聊天,实时观看幼儿具体生活情况,也可组织幼儿开展“我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汇报表演活动,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强化孩子们的自我教育意识,培植孩子红色情怀。教师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要拓展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培养幼儿的独立品质和生活自理,并实时为家长教养方式提供合理建议。现代家庭教育普遍重视幼儿智力开发和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幼儿交往能力和个性思维的培养,家长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人际交往发展方面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幼儿的个性发展,从多方面去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家长在生活中要自觉地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到尊重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应过多干涉幼儿的行为,要提倡民主教养方式平等对待幼儿,并多对其进行语言鼓励,充分挖掘出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当幼儿提出建设性意见时,家长要体现出平等的亲子关系,做幼儿引导者,让幼儿从父母营造的情感氛围中接受熏陶,家长要对幼儿的爱好和兴趣因势利导,时刻做好幼儿的榜样,培养幼儿健全人格,幼儿在成长中深受父母的行为影响,家长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形成幼儿心目中的楷模,充分发挥出榜样的力量,并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尊自信。家长要根据幼儿阶段性特点进行教育,日常生活中要采取多表扬,多鼓励的教育方式,给予幼儿一些精神上的鼓励,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总之,“双减”以“减负”为手段,以“增效”为目的,为孩子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参与个性化活动的空间,“减”的目的是为了“增”,教师要与家长携手明确教育活动的价值走向,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设计安排古诗操、跳绳等运动,因地制宜地开展个性化教育活动,鼓励孩子们在多元化的主题活动中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双减”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师在家园共育活动中要合理运用互联网运作模式,创新家园交流方式,切实把立德树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使幼儿在丰富、新颖、多样的教育环境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享受学习乐趣、健全人格,提高自身的身体协调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凌霞,杨玉生.家园协作,让教育回归常态[J].教育家,2022(8):1.
[2]晏明霞.构建新型家园合作关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传奇故事:百家讲堂,2021(2):1.
[3]李雪梅.立足家园合作模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好日子,2021(31):1.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