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色游戏中发生冲突的观察和解决策略
摘要:陶行知先生注重带领幼儿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验创造的乐趣,感悟劳动带来的馨香。同伴交往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与同伴的相处过程中同样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虽然明显区别于成人之间的冲突,但是一旦解决不好很容易给幼儿的身心带来一定的伤害。尤其是小班幼儿年龄太小,心理极为脆弱,更加容易受到同伴冲突所带来的伤害。笔者指出了当前发形势小班幼儿同伴冲突发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小班幼儿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对当前小班幼儿同伴冲突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小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具体实施策略,从而达到有效的帮助幼儿化解冲突,快乐成长的目标。
关键词:小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
在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理念下,结合双减背景,良好的教育生态在迭代和生成。更好化解幼儿的角色冲突,能助力幼儿参与多元的互动,融入更加丰富的游戏情境中去。
一、小班幼儿同伴冲突存在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活”的教育才能带来教学的新生态。面对同伴冲突,需要理性来思考其中的问题。通过结合现实的分析,指出幼儿同伴冲突中的相关问题。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幼儿在园期间是需要占用一定的资源的,如教具、文具、玩具、空间位置等等。在现实教学中,幼儿往往会因为占有或者争夺某些资源而导致与其他幼儿之间发生同伴冲突。其中,因为物品占有所引发的幼儿同伴冲突最为普遍;因为游戏角色假如或者游戏参与问题导致的幼儿同伴冲突也比较常见。这些以为资源占用引发的同伴冲突往往表新出明显特征,非常容易甄别。在实际游戏中,很多幼儿会因为游戏材料分配的问题而产生分歧,导致冲突情况的发生。
(二)冲突解决教育缺失
意见分歧导致的幼儿同伴冲突往往发生在年龄稍大一些的大班幼儿中间。幼儿年龄的增长会让幼儿开始主动发现问题。但是由于幼儿成长环境、成熟程度、实际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又导致幼儿个体在文化意识、社会能力方面的差异性,一旦幼儿与幼儿之间存在着意见的不统一就很容易造成认知冲突的发生。每个幼儿都希望通过争论来让同伴接纳自己的观点。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该幼儿园教育中冲突解决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尤其是小班幼儿年纪较小,教师会忽视对幼儿冲突解决方面的教育,造成了冲突情况的发生。
(三) 个人管理能力较差
幼儿中间不免会有一些自我管理能力差,霸道的回幼儿。这些幼儿通过故意挑衅的行为破坏规则或者攻击他人,继而产生同伴冲突。故意挑衅行为包括语言挑衅和行为挑衅。尤其是碰到一些喜欢别人的幼儿性格较为懦弱的孩子会选择回避接触,但是那些较为强势的幼儿则会选择通过武力或者向老师报告的方式进行回应,从而产生了冲突。
二、 小班幼儿产生同伴冲突的原因分析
陶行知先生注重在劳动实践中引导幼儿主动思考,积极创新。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心理以及生理的发育均不成熟。但是并不是年龄小所产生的同伴冲突次数就少。相反,很多小班幼儿爆发的同伴冲突数量很多,并不比中大班幼儿发生冲突的次数少。教师要学会对小班幼儿冲突的合理介入,在判定同伴冲突类型的基础之上对引起冲突的深层次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继而帮助小班幼儿实现健康成长。小班幼儿产生同伴冲突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幼儿园因素引发同伴冲突
一方面,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引发的同伴冲突。现代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在教育资源及教学组成方面均实现了提升和突破。但是大部分幼儿园在玩具储备方面依旧存在着问题,很多幼儿园的玩具依旧非常匮乏。这样的情形下,小班幼儿与同伴抢夺玩具或游戏材料等冲突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很多幼儿园的活动区域有限也引发了一定的幼儿冲突发生。另一方面,教师在解决冲突是没有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也是造成幼儿冲突的重要因素。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往往会对幼儿采用严厉批评和训斥方法解决冲突,缺乏对解决冲突方法的思考和掌握。幼儿长时间处于缺少关爱和肯定的环境中很容易造成消极的负面情绪,也正是大量消极情绪的存在导致了在幼儿相处过程中会出现冲突行为。
(二)家庭教育差异性导致冲突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每个家庭都会将自己的宝宝捧在手心里,溺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现代教育发展形势下,每个幼儿都是家里的中心,家中的一切优质资源都是幼儿优先占有的。但是随着幼儿来到幼儿园进行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转变导致了幼儿的角色转变。在幼儿园中幼儿再也不是家里的那个“小公主”“小皇帝”,而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个体存在。也正是因为幼儿从家中到幼儿园的角色转变了,导致了幼儿的自我感受发生转变,自己在家庭中的中心位置并不意味着自己也能够在幼儿园中占据中心位置。在这样的形势下,幼儿即使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满足。这时,很多幼儿不甘心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被其它幼儿迁走,于是就发生了同伴冲突。从某种角度来说,家庭教育的差异性存在是导致幼儿同伴冲突发生的必然影响因素。教师要关注幼儿家庭因素对同伴冲突的影响。
(三)小班幼儿自身原因引发冲突
幼儿的成长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依据幼儿认知的发展规律将幼儿的认知成长划分为四个阶段。小班幼儿所处的这个阶段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忽视其他人的看法和感受,往往会站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上来对事物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小班幼儿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完成对事物的判断,也只有将自己的想法作为参照才能够完成对事物的理解。
三、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优化策略
陶行知爱满天下理念下,关注幼儿学习的互爱效应,在小班幼儿同伴冲突下,激发幼儿获得化解动力。教师要遇到同伴冲突行为的时候,对于同伴冲突者和被告者都要做出理性的分析,如果同伴冲突的幼儿错了,要及时鼓励改正。如果事情的真相是被告者有错,那就要对应教育。在自主游戏的合作训练中,幼儿的游戏群体化概念得到更好的巩固,实现了一种灵动的群体感悟。
(一)激发幼儿相互爱,理解互动的真挚
在一个游戏中,需要幼儿来扮演一个大人的角色,很多时候,幼儿自己只知道自己戴上了头饰就算是一个大人的角色了,不知道自己还需要有心灵的体验和角色的转变。从而更好将大人的角色活灵活现的展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豆豆和点点为大人和小孩的角色发生了冲突,教师就引导他们来想想,是不是要学会谦让。通过教师的开导,幼儿摆正自己的态度,更好将自己的角色鲜明化。如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语气的模仿,在身体语言和各种表情上,都要注意及时做出一定的调整。同时可以在混龄幼儿的帮助下,实现幼儿互教的场面。同时教师自己的语言鼓励则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可以说“你是好样的,你扮演的爸爸妈妈非常传神,你是个可爱的小大人,你的家人肯定非常爱你”。种种语言,更可以激励这种角色体验的深化。
(二)启发幼儿相互助,感受化解的美好
当幼儿在玩《商店》游戏时,一开始豆豆和甜甜发生了冲突,他们在谁来送货上有了争执。在老师的教育下,懂得了自己要学会认清自己能扮演的角色。但是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没有新的内容时,老师以“客人”地身份出现,买了很多东西,拿也拿不下。从这里就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商店”的“工作人员”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及时调节,采用相互合作来“送货”的温馨情节,使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但“客人”非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争吵了起来。这时老师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客人”进来。原来“娃娃家”有许多“客人”,家里比较拥挤,都坐不下了,“客人”听后说:“我等会儿再来”。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又顺利的开展下去了。
(三)鞭策幼儿会鼓励,感受互动的激励
教师可以在角色游戏《小小红帽》中教师要求一个孩子来扮演绘本《小红帽》故事中的小红帽,这个女孩可爱极了,大灰狼更是狡诈多变。机智的猎人更是小朋友的喜爱。孩子们对其中的部分情节和角色非常感兴趣。但是妞妞和甜甜都想扮演小红帽,于是发生了冲突。这时候,老师想了一个好办法,让她们轮流来扮演,冲突就瞬间瓦解了。于是,准备自己准备材料来进行一定的表演。孩子们陶醉在表演区借助各种材料,自由分配角色,设计台词进行表演。随着时间的渐进,当孩子们演到“狼扮演成小红帽的外婆”的时候,由于找不到合适的道具,孩子们的热情在降低。这时候,我适当提供一定的救援,再让孩子们用“小的围巾”做成头巾,绑在头上,做成一个神气活现的狼外婆。在这种援助下,我让孩子们再度来合作,一个做猎人,一个做狼,一个做小红帽。班级的孩子被我分成好多个小组,在多样的合作中,不断激发了孩子们对角色体验的积极性,自己的游戏热情也在不断增长。
在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的引领下,通过以不同的语言支架,引导幼儿获得参与的动力。教师在对同伴冲突行为的幼儿进行矫正的时候,要注意对这部分幼儿进行“润心”教育。教师既要注意一定的批评艺术,对同伴冲突行为和被告的孩子注重艺术化的教育,教师可以恩赐小礼物,来软化孩子的内心,同时进行巧妙的语言教育。在对同伴冲突行为的幼儿行为调整中,注意引导其学会合作,学会和团队一起参与活动,来帮助这些幼儿把注意力分散,不聚焦在被告之人的错误行为中,而是在彼此的任务中分散注意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会有所调整,同时在教师组织的家园活动中,也可以帮助幼儿较好改变自己的同伴冲突行为。
参考文献
[1] 岳丽. 幼儿同伴冲突中的教师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22.DOI:10.27284/d.cnki.gsxiu.2022.000099.
[2]段晶凤. 自主游戏中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指导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22.DOI:10.27170/d.cnki.gjsuu.2022.002004.
[3]李映雪. 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幼儿同伴冲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22.DOI:10.27796/d.cnki.ghbsf.2022.000157.
[4]樊俊杰,陈娟.同伴冲突情境下小班幼儿情绪表达特点及应对策略[J].河南教育(幼教),2020(12):43-47.
[5]迟明阳. 小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教师介入行为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0.DOI:10.27048/d.cnki.ggzsu.2020.000329.
[6]孙也普. 游戏中幼儿同伴冲突的教师介入行为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20.DOI:10.27833/d.cnki.gjlhw.2020.000023.
[7]王雪冰. 3-6岁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及解决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