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幼儿教师区域活动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游戏的主要方式,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多样化、多功能、多色彩的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区域、活动的内容、投放的材料,互动的同伴,进而促进了他们各个方面的发展。依据教师的观察能及时地调整幼儿活动,进而在保证活动适宜性与有效性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因此观察能力不仅是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同时也为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创设有利条件,能为他们提供更适宜的教育。
关键词:
幼儿教育、区域活动、观察能力、策略研究
关注教师的观察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改变了传统幼儿教育的方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不再是牵着幼儿的鼻子走。教师将区域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幼儿,只是通过眼、耳、鼻等感觉器官全面地、深入地感知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状况、行为表现、兴趣爱好、思维特点等,进而依据观察,调整教学方案,对接孩子的成长。
一、明晰观察的内容
区域活动的主人是幼儿自己,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与参与者;教师存在的目的,就是给幼儿提供更好的活动环境;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不断生长的空间,给他们更好地展示自我的舞台。观察就是给教师以慧眼,进而察觉幼儿能力的提升点。但对于教师来说,要具备一双慧眼首先要明晰观察的内容,换言之,观察要有目标,不是盲目的,随意的。
1.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认知能力
有的幼儿接受能力快,有的幼儿接受能力慢,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接受的家庭教育不一样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比如在自然角的活动中,有的幼儿能一下子表达出自然角所有的花的名称,哪一个是玫瑰,哪一个是月季,哪一个是荷花,都能一一说出来;有的幼儿基本说不上,教上几遍可能效果还不会好。教师就要能在观察中感知这样的能力差异,进而调整活动的方案。同样就认知能力而言,教师还要进一步地观察,进而将班级的幼儿按照认知能力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2.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幼儿重要的能力,也是教师在活动中关注的重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为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植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的观察能为环境的创设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哪些幼儿特别喜欢说话,哪些幼儿又不怎么开口。还要去观察幼儿说了些什么,他们一般会说哪些方面的话题,他们在说话中展现出来的特点与优点是什么。观察幼儿的语言能力,就是将教师的眼睛聚焦幼儿的嘴巴,去发现他们口中展示的神奇世界。观察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发现每个幼儿其实都有语言天赋,只是教师没能揭开其中的语言密码,没能找到培训他们的方法。
3.教师要能观察幼儿的情感发展
幼儿是天生的表演家,他们脸上的表情几乎就是他们心情的写照。因此,教师要关注这群鲜活的生命,要从他们的表情中读懂他们需要什么,他们今天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观察幼儿的情感发展就能知道每个幼儿在这堂课的新路历程,进而知道活动带给他们的是怎样的感受,进而也能及时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教师要成为处理幼儿情感发展的能手,要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三个方面是教师观察的主要内容,当然不同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又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进而做到精准观察,精准施教。
二、观察幼儿的方法与策略
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能力也是他们的关键素养,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一定拥有很强的观察能力,能从幼儿的行为品行,点点滴滴中观察到他们背后的认知、能力与情感等。因此对幼儿教师来说,具备一定的观察方法与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
1.关注兴趣点,做好引导
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时候要注意他们的兴趣点,要保护好幼儿的兴趣,要成为他们兴趣爱好的培养者与助推者。教师不可能对班上的每一个幼儿都了如指掌,尤其是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爱好,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一个教师能挖掘出幼儿的爱好来,会为更好地促进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
一次在绘本阅读课上,教师发现几个幼儿在看绘本的时候将目光都聚焦在桌子底下,原来他们正在玩小汽车。几个孩子都在玩,玩得津津有味,几乎忘记教师的存在。明显地,这几个男幼儿的兴趣不在绘本阅读上,而是在汽车上。因此教师可调整绘本的内容,将《铃木守的车世界》、《汽车嘟嘟系列》《开车出发系列》、《坐电车出发》、《小人儿帮手》等置入孩子的阅读书架,既进一步激发他们原有的兴趣又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又在建构区开展一次搭建小汽车的游戏。孩子们用废弃的纸箱子做车厢,用饮料瓶做轮胎,再用积木做高速公路。孩子的兴致很浓,玩得很投入,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发展。明显地,当教师将观察的重点放在幼儿的兴趣上,就能发现他们内在的需求,就能知道他们的潜力所在。观察幼儿的兴趣教师要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表现,不能简单地采取干涉或者强制的教学行为,要顺应幼儿兴趣的发展。
2.关注困惑点,做好帮助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生活经历的限制,也由于他们认知的不足,在区域活动中他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幼儿活动的继续,会影响到他们游戏的心情以及与之相关的能力的发展。但大多幼儿胆小,又不善于口头,不会主动地将遇到的问题告诉老师。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他们的困惑点,及时地给他们排忧解难。
在一次的绘本阅读中,几个幼儿都在抢一个绘本,结果是绘本被撕掉了,孩子围成一团,眼泪汪汪。当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时,首先是安抚他们的心情,再次是教育他们要懂得谦让。其实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观察到孩子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这么伤心。同样是东西,为什么幼儿上次抢玩具不会哭呢。教师就将观察到的两次的相似现象进行比较,进而将观察聚焦到不同之处,进而观察出孩子的困惑来。明显地,幼儿哭的原因是绘本被撕坏了。因此教师就与幼儿一起在绘本上加上了一层胶带纸,这样就不容易被撕坏,孩子也就高兴了。
孩子需要教师的帮助,需要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扶持他们,但教师的帮助一定要有一定的目标与方向,要能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教师的帮助要出现在幼儿真正需要的时候,不能越俎代庖,不能剥夺他们参与体验的机会。观察能精准地感知幼儿的需要,当然这个精准需要教师在观察中比较,在观察中分析。
3.关注差异点,最好辅导
区域活动能促进每个幼儿天性的发展,能给他们最好的游戏空间。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也要将目光投射到每个幼儿身上。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观察那些表现积极的幼儿,而是要观察每一个幼儿,尤其要观察他们之间的差异。每一个幼儿都是天使,他们在活动中表现的不同,只是他们对游戏的理解不一样,对玩的感知不一样。教师要客观对待差异,做好各方面的辅导,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掉队,在活动中同样享受阳光。
在一次的户外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认识什么是长度,进而对具体事物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孩子们都在忙着测量一个小路的宽是多少,他们有的说,路是5个外套连接起来的长度;有的说路是3个拖把的长度。每个人都在忙碌着。但珊珊小朋友却坐在地上不动,也不去量,也不去与别人合作。教师观察到这个现象时就在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少一个测量工具。教师偷偷地放了一个小木棍在材料投放区,就看见她拿着木棍也独自量了起来。教师对珊珊的辅导仅仅就是提供给他一个木棍,这是因为观察做铺垫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到幼儿的不同之处,再去思考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而给予适当的辅导,以让他们也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结束语:区域活动带给孩子欢笑,也带给孩子素养的生长。教师的观察能给孩子的生长插上翅膀,进而让他们的天空更辽阔、高远。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用心观察,观察到孩子的一举一动;要用情观察,观察到孩子的喜怒哀乐;要用智慧观察,观察到他们素养的需求。
[1]秦旭芳,江艳 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特点及其提升策略研究[J] 幼儿教育 2017(33)
[2] 叶小红 走向视域融合——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学前教育2017(06)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