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区域材料的投放对幼儿审美兴趣的影响
在幼儿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懵懂阶段,在此阶段,要充分满足幼儿们的好奇心与探索的心理,针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材料辅助,从而实现幼儿审美兴趣及能力的发展。在美术这一区域的兴趣活动,能够使幼儿的审美能力放到最大。幼儿阶段是对周遭新鲜事物产生好奇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因素十分敏感,因此该时期正是帮助幼儿发展审美意识、产生良好的艺术习惯的阶段。刚好美术区域的材料投放能够根据幼儿本身的特点,即对新鲜事物的探索与好奇来进行逐步展开的。
一、美术区域活动对幼儿审美兴趣的影响
在对小班幼儿进行审美活动的时候,在美术区域投放不同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可以帮助幼儿实现自主选择、自我思考,使幼儿得到自己审美的乐趣与快乐,激发幼儿的审美趣味及对艺术的敏感度。
小班的美术区域活动主要有以下影响
1、在美术活动区域内,幼儿对于美术活动内容可以自行选择,老师应当尽可能少的干预小班幼儿们的选择与活动,使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和自身能力对审美对象进行选择。
2、在美术活动区域当中,一切审美活动都是自由的,幼儿可以独立选择参与自己喜欢的审美活动。在这样的审美活动中,幼儿能够激发其主动性,也可以说使自主性,甚至可以说是自身的个性,即一个人自身主动负责,不需要依靠别人就能够具有独立且主动的特性的一种个性特征。
3、幼儿在美术活动区域活动当中,既可以独立进行个体的审美活动,也可以在某区域环境的影响之下,形成一个小组进行活动,因此在区域活动当中,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自主审美能力,还能够帮助幼儿与他人无障碍沟通交流,使学生既能够实现自我审美表现也能够进行自由审美交流。
二、材料投放对幼儿审美兴趣发展的重要性
在幼儿小班阶段,幼儿的年龄大多为三到四周岁,初入幼儿园这样一个小社会,刚刚形成团体意识,对特定场合守规矩这一规矩刚刚有所了解,明白不能够随心所欲。幼儿的身体与器官随与之前有所加强,他们虽然能尝试用勺子挖饭吃,也能够用蜡笔在纸上画画,但是他们没有能力用筷子吃饭,也不能用铅笔写字。他们已经可以生活自理,能够实现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对于外界环境充满了好奇,也能够正常行走、跑跳、玩耍等。
对此,在美术区域中针对幼儿审美兴趣的发展进行材料投放设计,便可有效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如在这个阶段,幼儿刚刚学会正确发音,对于一些生活当中常用且与生活相关的词汇进行掌握,也能够对于与生活没有之间关联的词汇有所了解,如飞机、怪兽、嫦娥等等,大多都是电视里看来的,因此对词汇的真正含义不甚理解,且不能将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自己的词汇储备进行表达。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师可以将一些生动且富有情境的“故事区”与“表演区”结合贴图等美术材料布置出来,帮助宝宝们基于自己的兴趣,对不同类型的材料产生审美兴趣,并进行审美交流、表达。
因此,丰富的审美材料对于美术区域活动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能够帮助幼儿在自由的活动、审美欣赏时,更加专注、更加主动。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和开展美术区域活动的手段,材料能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以及材料是否有趣且合适,能够极大限度的影响幼儿是否愿意积极进行审美欣赏。只要提供的材料足够有趣,让孩子们玩起来且玩的开心,就会让孩子们持续喜欢并不断探索、欣赏,甚至进行审美创作。因此,教师根据幼儿时期的发展水平、个体差异性及成长目标,对于不同阶段的幼儿,对美术的不同细致区域的材料进行投放。通过美术区域的材料以及其中针对幼儿不同特性与爱好所设计的审美情境,能够帮助幼儿初步形成审美欣赏的意识,能够培养幼儿善于发掘这个世界的各种美。并且,在幼儿自主的审美实践活动中,幼儿们还会不自觉地进行审美的交流,如找到喜好同一类美术材料的同伴,或者与其他幼儿争论什么“更美”。
三、基于幼儿审美行为的材料投放现状
在目前,美术区域材料的投放在对幼儿审美培养这一方面收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处于实践当中时,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显现出来,如对于材料的种类控制有所欠缺,近一半的教师认为材料并不重要,只要有就行,最终导致材料的单一投放使幼儿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审美需求得不到满足。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投放的数量多就是好。然而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最好,始终距离预期效果还有一步之遥,材料过于单一会使幼儿丧失审美兴趣,而过多的材料如果幼儿不能感兴趣,也是徒劳。在实践当中,大部分教师都在投放材料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而幼儿目前的年纪是缺乏自我认知的年纪,没有了老师的指导,除了玩没有任何的审美思考,甚至有一些操作会导致孩子因此受到伤害。
四、基于幼儿审美的材料投放方法
(一)坚持相应原则
进行美术材料投放的时候,要坚持合理原则,以实现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审美活动。因此在实践中要坚持安全性原则,幼儿活动的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在进行材料投放前,要注意将材料进行清洗与消毒,对于需要回收的旧物品也不能忽视,清理消毒一样不能落下,并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投放不同种类的审美材料,针对小班幼儿就应该避免珠子、黄豆等一些细碎美术材料的应用,以防止进入幼儿的口鼻发生危险。还要坚持丰富性原则,将材料的种类进行丰富化,比如沿海地区的话会有贝壳等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相应的素材,将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投放,可以帮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进行合理表达。最后,要坚持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年纪的幼儿与其年龄特点投放不同的材料,才满足幼儿的审美兴趣与需求。此外,还有材料要具有趣味性、具有可操作性及丰富的情感特性等原则,来将材料投放的有效性进行提高。
(二)投放多元化审美材料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周遭的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他们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因此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会产生审美的好奇心。从艺术审美角度讲,幼儿由于身心发育并未完善,因此审美能力不足,对周遭事物虽感兴趣却很短暂,因此如果美术材料单一的话会使幼儿很快就不感兴趣了。因此,材料投放的时候要将生活材料丰富化,如彩笔、蜡笔、橡皮泥、剪纸等一些手工或者绘画工具。在幼儿自主审美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幼儿营造一个轻松且自由的审美环境,以此解放幼儿的天性,防止过于单一的材料限制幼儿的欣赏力和对于外界事物产生的兴趣。
如在“海底世界”的主题区域当中,有的幼儿在审美活动中,会将他们所熟知的海洋动物如派大星、海绵宝宝等有趣的生物画出来或剪出来。而有的幼儿,则不喜欢欣赏卡通、动画角色,而是想要教师投放真实的海洋动物的图片。对于幼儿的不同审美需求,教师需要满足。即教师可以投放“海洋动物”的精美图册、绘本等审美素材,以便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审美欣赏。
(三)根据审美的目标投放材料
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完全,因此他们在美术区域进行审美活动的时候常常会被外界实物吸引去注意力,比如A幼儿在欣赏花仙子绘本,B幼儿在欣赏剪纸,双方都觉得对方做的事很有趣,导致其中一个小朋友从自己欣赏的作品当中抽身出来到另一个小朋友的欣赏活动当中去,说到底是幼儿自身的审美目标不明确。那么教师可以在进行审美材料投放的同时,针对同一种材料进行调整,使材料丰富起来。如在进行实物贝壳手链的时候,将贝壳、吸管等材料投放,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幼儿带来积极影响,帮助幼儿明确目标并能够通过运用材料在活动当中能够专心致志,将自身创造性思维发挥出来。
结束语:
在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过程中,美术材料会发挥较强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投放美术材料时,需要关注幼儿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保证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安全,以防止出现小班幼儿误吞、误用材料对身体造成损伤。在安全的前提之下,将美术材料进行适当、合理地投放,以促进幼儿审美兴趣的产生,使幼儿在玩乐、自主审美欣赏中得到审美素养的发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