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让幼儿园饲养角“接上童气”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改革推进下,教师要注重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启迪幼儿智慧、拓展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园是儿童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养成的启蒙时期,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利用丰富趣味的幼儿园实践活动展开劳动、爱国、美育等素质教育。劳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师要从小引导幼儿树立“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思想意识,在幼儿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劳动教育,让幼儿园饲养角“接上童气”。
关键词:劳动教育;饲养角;接上童气
引言:引导幼儿感受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幼儿园饲养活动能够让幼儿在饲养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真谛和劳动的快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在布置幼儿园饲养角、布置饲养任务时要综合考虑幼儿兴趣爱好、认知经验等多方面因素,从幼儿视角出发展开思考和分析,积极探索幼儿园饲养活动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思路和方法,锻炼幼儿综合能力,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一、巧用空间,立足幼儿,营造饲养环境
(一)抱砖引玉,激发幼儿主人翁意识
幼儿是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有义务在这一重要启蒙时期引导幼儿树立正确思想,通过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正确的思想。教师要巧妙运用正确劳动教育方式让幼儿改变懒惰的不良习惯,让幼儿能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激发幼儿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让其在今后的成长中通过自己的一份劳动来为报效祖国做出一份贡献。这些教育思想通过书本教学很难做到,必须要通过劳动教育,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魅力,感受劳动的价值,这也是教劳结合的重要作用之一。
(二)以小扩大,提升幼儿劳动关注度
当前幼儿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这是时代发展的特点,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容易出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幼儿从小在家备受宠爱,基本很少有孩子会做家务,对于“劳动”的概念从小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这就需要在幼儿园内开展劳动教育来扭转幼儿一些不正确的心理,巧用空间,在立足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为饲养活动的开展营造健康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能够在集体劳动中既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也能树立集体意识,让幼儿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而且通过劳动教育也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铺张浪费的行为,比如随意浪费粮食、乱扔垃圾等,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表现。只有通过劳动教育,让幼儿参与到劳动中才能感到劳动的不容易,培养幼儿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劳动教育与饲养活动的结合,还可以在激发幼儿劳动意识的同时引导其学会尊重生命,通过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吸引幼儿关注,让其积极参与其中,充分体会生命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劳动教育中适当融入生命教育,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求真求实,支持幼儿延续性实践
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其中衍生出了无数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引导幼儿从小树立传承与弘扬传统美德的意识,以思想指引行为,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幼儿园中对于劳动教育的开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由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很多幼儿都没有机会参与劳动,这导致幼儿人格教育出现了缺失,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一定负面影响。在幼儿园内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在孩子成长启蒙时期就在其内心种下一颗“劳动”的种子,再通过引导灌溉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最终为孩子人生成长道路指引方向。将劳动教育与饲养活动相结合,可以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为幼儿提供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让幼儿将劳动逐渐变成一种延续性行为。
二、整理资源,人人参与,开展饲养课程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园饲养活动中想要保证劳动教育的渗透效果,充分发挥饲养角作用,让幼儿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正确劳动意识,教师要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设计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指导幼儿有效开展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将多样化资源进行整合,以“人人参与”为基本核心,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开展饲养课程,设计饲养活动。
(一)幼儿主体原则
在幼儿园饲养角环境布置和活动设计中,无论在任何一个环节教师都要牢记“以幼儿为中心”的基本原则,通过适当点拨和适时引导帮助幼儿顺利完成饲养任务,一定不要全方位帮助,要给幼儿提供动手参与劳动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饲养活动的劳动教育作用,让幼儿在参与中体会劳动的趣味和魅力。在饲养活动中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幼儿反应,根据幼儿活动状态及时调整,优化活动设置,给出正确指导。
(二)自主选择原则
对于幼儿园饲养活动的开展,教师要牢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理念,在活动中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饲养,这样幼儿的责任和热情都会被最大化地激发。在饲养方式上,教师既要指导幼儿科学的饲养方式,保证小动物的生命安全,也要在合理范围内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以小兔子的饲养为例,幼儿可以在胡萝卜、大白菜等食材中进行选择,将自己喜欢的食物分享给小兔子,在培养幼儿劳动观念的同时让其学会分享,懂得珍惜和尊重生命。
(三)多元互动原则
在幼儿园饲养活动中对于劳动教育的融合,教师要努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当孩子在饲养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幼儿通过互帮互助寻找解决方法,再通过大胆尝试排除错误思路。这既可以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让其改变依赖他人的思想行为,还可以在互动中启迪幼儿智慧和思维,将幼儿的想法凝聚到一起,实现理想教育效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积累经验,追随幼儿,探索饲养方法
(一)选择饲养对象,设置饲养区角
想要让幼儿园饲养角“接上童气”,保证幼儿园饲养小动物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效果,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饲养活动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为后续活动的顺利设施和高效开展提供切实保障。教师首先要根据幼儿现有经验、生活阅读、兴趣爱好等综合考虑,选择好饲养对象,制定饲养计划,尽量选择一些生命力比较顽强、体型较小的动物进行饲养,避免在饲养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对幼儿和小动物的安全都要负责。小班幼儿可以选择兔子、猫、金鱼、乌龟等模样有趣可爱的动物,中班幼儿可以选择刺猬、鸽子、小鸭等比较容易照料的动物;大班幼儿可以选择饲养过程较为复杂的动物。在选择好饲养对象后教师要带领幼儿一起布置饲养区角,让幼儿为小动物们准备一个“家”。
在设置饲养区时可根据选择的具体对象进行设计和安排,以鸡鸭鹅等家禽类动物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动手为动物布置“新家”,用竹条围起来一个矮矮的栅栏,并在里面铺设好草地,搭建好小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让其以游戏的形式参与到了劳动之中,对于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在布置完饲养区角基本区域之后,教师可带领幼儿对细节之处进行布置,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制作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作品,将其张贴在饲养区角的墙面上。还要将给小动物准备好的小梳子、小碗等放在指定位置。在全部完成之后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最后的整理,拿出扫帚将地面上的垃圾清扫干净,保持区域的整洁性。在带领幼儿布置饲养区角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合适的语言激发幼儿责任意识,如:可爱的动物们马上就要来和小朋友们做伴啦,它们是你们的新伙伴、新朋友,我们是不是应该为它们布置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呢?在渗透劳动教育的同时初步培养幼儿责任感和担当感,引导其树立积极正确的思想意识。
(二)制定饲养计划,做好饲养记录
对于幼儿园饲养活动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教师在带领幼儿共同做好前期准备之后要保证各个环节的科学衔接,确保饲养活动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饲养活动优势,确保在幼儿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劳动教育重要作用。所谓“没有制度不成方圆”,幼儿的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水平有限,有时会因为天性过于活泼而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举止,自律意识不强。幼儿园开展动物饲养活动就必须要对动物的生命负责,也要让幼儿懂得尊重和爱护生命,认真完成饲养任务。为了杜绝发生意外情况,教师在饲养活动开始之前要制定明确的制度,做好时间规划表,要求幼儿每天在哪一时间段去照顾和喂养动物,幼儿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这是对小动物负责的表现,也是保证劳动教育效果的基本保障。以“小猫”饲养为例,教师要制定饲养时间计划表,要求幼儿在每天早、中、晚第三个时间段内去喂养和照顾小动物,将猫咪的食盒填满,还要为猫咪清理厕所。为了深化幼儿的记忆,让其认真按照时间规划完成饲养任务,教师可以将时间规划表以趣味图画的形式呈现,不要以文字形式告知幼儿,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如早上8点需要完成第一次喂养任务,教师可以绘制这样一幅图画:左上方画上一个猫咪头像的钟表,上方标注好时间;下方画上饲养区角,一只可爱的小猫咪正等待喂食。通过趣味图画让饲养制度深入幼儿内心,顺利开展饲养活动,指导幼儿劳动技能。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饲养方法的科学性,教师在饲养活动实施过程中要经常向幼儿渗透饲养方法和技巧,避免幼儿因喂食过多而对动物身体造成伤害。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趣味生动的教育动画片,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将枯燥的饲养知识趣味化,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吸引幼儿关注,刺激幼儿多重感官,确保幼儿能够准确记忆动物饲养的方法和技巧,以正确方式进行饲养同时还要保证食物总量的精准性。以“金鱼”为例,如果一次性投食过多就会导致其出现“撑死”问题,这是饲养活动中幼儿必须要知道的常识。为了提高幼儿对饲养制度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动画让幼儿知道过度喂食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在每次饲养结束之后,教师要带领幼儿共同完成区域清扫工作,让小动物们始终能够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如果有的幼儿不愿意参与劳动,教师可以通过其喜欢的动物进行教育引导,让幼儿设想一下:假设你住在如此脏乱的家中,你会是怎样的感受?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自觉参与劳动,完成清扫任务,在适当引导中开展劳动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而不是以强制化的方式要求和命令孩子,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不利于劳动教育的实施。
(三)接力合作体验,关注生命感悟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启蒙时期,教师为了让幼儿园饲养角“接上童气”,引导幼儿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接受劳动教育的良好熏陶,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方法,在学习中提升专业能力、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教师对于劳动教育与饲养活动的结合不要局限于一种思维模式,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渗透其他方面的教育,如集体观念和团结意识的培养。每个孩子都是社会中的一分子,也是集体中的一员,其必须具备正确的集体合作意识才能更好的完成饲养任务,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也会起到积极助力。在幼儿园饲养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展开合作活动,让幼儿在合作中深刻体会劳动的快乐,让幼儿产生成就感和愉悦感,这有助于保持幼儿对劳动的长久热情,还可以增强幼儿团结合作的意识。
在幼儿园饲养活动中有一些任务具有一定难度,幼儿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此时教师要鼓励其大胆寻求伙伴的帮助,通过团结合作完成饲养任务,让小动物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保证幼儿园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需要及时处理小动物的排泄物,否则不仅会影响美观,还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这对于小朋友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当教师发现幼儿的问题时不要直接代替他完成,而是要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通过适当引导让其主动寻求他人帮助。以处理“乌龟”排泄物这一饲养任务为例,幼儿可以自行完成小组分工,一名幼儿负责将乌龟拿出来,另一名幼儿负责清理缸内排泄物,还有一名幼儿可以负责刷洗鱼缸。当幼儿通过合作劳动完成饲养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给出赞扬,肯定孩子们的做法,让其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这能够让其对劳动保持长久的热情,促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增强幼儿团结意识,培养幼儿集体精神。除此之外,对于幼儿园饲养活动与劳动教育的开展,教师还可以将其拓展延伸到课堂之外,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家中饲养一个小动物,让孩子在小动物的陪伴下成长,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效果,而且可以从小引导孩子树立责任意识,渗透生命教育,让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发展。家长也可以在家中给孩子制定饲养计划表,培养幼儿时间观念,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下,在幼儿园中开展劳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认知经验、兴趣爱好等综合分析,积极探索饲养活动与劳动教育结合的思路和方法,让幼儿园饲养角“接上童气”,让幼儿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感知劳动教育内涵,培养其热爱劳动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还要遵循基本原则,时刻关注幼儿活动状态,及时调整活动方案和指导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洁莉.如何在幼儿园饲养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J].江西教育,2021(37):2.
[2]王颖嫣,费姗丽.让劳动与生命同行——幼儿园劳动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J].2021.
[3]廖敏.幼儿园饲养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J].2018.
[4]梁梦姣.幼儿园饲养活动中的劳动教育研究[J].2017.
[5]春华韩.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19, 2(7):69.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