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幼儿的双向奔赴
读《有力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学习的策略》有感
内容简介
最近,我正在阅读《有力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学习的策略》一书。该书是全美幼儿教育协会推荐经典读物,倡导幼儿教师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深化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本书给出了实现有力的师幼互动的三大步骤:关注幼儿—与幼儿建立联系—拓展幼儿的学习,以及17项具体的实施策略,这些理念和方法可以运用到区域游戏以及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方面。并提出了“有力的互动”这一概念,强调关注集体中的个别幼儿,指出教师应通过与幼儿进行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交流。以拓展幼儿的学习经验为基本目的,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读后感悟
一、慢下来做“到场”,关注当下
书中的译者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做好师幼互动?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时脑海中闪现的回答是:幼儿通过和我的交流,他能够有所收获就是好的师幼互动。书中“有力的师幼互动”这一概念的提出,让我不禁开始思索怎样才能真正叩开幼儿和教师之间的一扇窗,从而挖掘出师幼互动中的有效性,成为真正“有力的”?处于幼儿时期阶段,孩子们更多的影响来自于父母和老师。而在一日生活中,幼儿与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互动中,在早上迎接幼儿入园、下午离园与幼儿说再见时,在开展集体和小组活动时,在组织幼儿进行室内和室外的学习和游戏时,甚至在过渡环节和常规活动中,我们都在与幼儿进行互动。
导言中提到很多个关于师幼互动的真实例子,在这些例子中,我仿佛也找到了自己的身影,原来我每天对着孩子们喊道:“不能跑,不能动”时可能会打击到他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以及一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因为在他们看来老师的不能动,不能跑,就是他们认为的自己的兴奋、好奇与说话是不受欢迎的。那么这肯定就不是一个积极正面的并且有效的互动了。书中提出“不管是积极的师幼互动还是消极的师幼互动,它的质量和意向性都很重要。”这就是有力的师幼互动的作用所在。那什么才是有力的师幼互动呢?本书作者对于“有力的互动”描述即为“教师与幼儿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文化响应式的交流。”这种交流对于幼儿的学习有着显著的、积极的影响。这种互动以拓展幼儿的学习经验为基本目的,它有三个特点:教师主动发起、教师有意干预、以个别幼儿为对象进行互动。分为三个步骤:到场、与幼儿建立联系、拓展幼儿的学习。
在真正的实践中,大部分幼儿可能会从日常的互动中学到什么,但也可能会学不到什么。其中,“到场”最为关键。而“到场”其实就是教师和幼儿互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总是充斥着各种事情——备课、班级环创、家长工作等,在与幼儿互动时,是否还在想着这件事情如何处理,那件事情还没完成?在本书中,作者称这些事物为“静态噪声”。“到场”就意味着专注于当下,让头脑里的“静态噪声”安静下来,用片刻时间来调整好心情和状态,思考幼儿的需求和感受,做好提问方式等多方面的准备,不能把这些繁琐的事情或者坏的心情带到师幼互动上面去。当幼儿看到你在观察他,对他做的事情感兴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时,信任感就建立起来了。“慢下来”可以让我们真正关注某个幼儿在做什么,思考什么,需要什么。幼儿在过程中可以获得“她喜欢我”、“她觉得我很重要”等一系列美好的感受。例如书中的案例中,老师一直忙于把幼儿从午睡中叫醒,但现在她学会慢了下来,快速做一个自我检查,把关注点放在幼儿身上,以此产生了一次有力地互动。毋庸置疑,面对幼儿时,慢下来,专注于当下,让自己的内心平静,没有任何“静态噪声”,自我检查,这是进行有力的师幼互动的前提条件。“有目的的教师都储备了一系列的指导策略,并知道该在哪个时候运用何种方式来应对幼儿个体差异。”面对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等老师是否能做到都了解,面对幼儿的提问是否能给他们个别化的支持性指导,拓展幼儿学习经验,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要去储备的一些内容。当你慢下来,真正关注幼儿及其所做的事,留意周边的事物时,才能打开心灵接受当下幼儿所展示的一切,以有效地促进其深度学习。
二、建立“对话性”交流,拓展联系
书中内容丰富详实,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几乎每一理论都带着实际案例。很多小案例都是我们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形式的互动,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有力的师幼互动,在带给我们很多前沿理念的同时,也分别从不同侧面把他们多年的工作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提炼,把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宝贵的教学经验直接传授给我们用于实践。我对第三章中的《拓展幼儿的学习》中的策略进行了重点学习,印象最深的就是策略2《教师要对幼儿的好奇做出回应》,这就带给我们教师一种提示:“我需要调整自己以便与这个幼儿建立联系吗?”如果需要,我应该怎么做?由于师幼关系的特殊性,教师必须调整自己去适应幼儿,与幼儿建立联系。教师的所行、所言、所思都会影响幼儿,而师幼互动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全身心投入关注幼儿。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会扮演其他的角色,也会有其他的事情,但却不能把这些带到师幼互动上面去,要对幼儿的细微洞察做出鞭辟入里的观察和分析,做出迅速的应答,让幼儿知道你看到了他,对他正在做的事情非常感兴趣,并想参与其中,因幼儿的好奇而感到快乐,加入幼儿的好奇,并示范自己的好奇,帮助幼儿把现在的发现与原有的经验和知识联系,以此带领幼儿融入到更深广的活动中去。在创设有力的师幼互动中,教师需要慢下来,关注幼儿的当下,去倾听、持续了解幼儿。这个过程伴随的是一种心灵的沉潜,耐下心来,慢慢走进幼儿,让互动适合幼儿的个性化特点,用恒力来动态观察引导幼儿的行为,让信任持续加深。此外,在策略3中的“镜像”对话法也很有趣,它告诉我们如何在教学中获得立体的读心氛围,让幼儿能更愿意和教师倾诉,并及时反馈给他们,从而在沟通中开启有力的师幼互动。通过书中的策略,能发现它们在许多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重合的: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时,要提出问题;与幼儿对话时,要使用丰富的词汇。仔细想想真是收益匪浅。
三、不忘教育“初心”,双向奔赴
书中的最后,作者提到将有力的师幼互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将带来两项重大成果:幼儿会学到很多,在与成人的互动中,有助于幼儿了解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拓展幼儿的学习。而情感教育是教育的核心,由此我清楚了执教能力建设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包含教师的素养、教学能力、教学方式、还包含教师教书育人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我们幼儿教师的执教能力不仅需要先进的理念,还需要对孩子全身心热爱,无私的关怀。因此,我们更要继续在师幼互动的海洋中探秘,不断解读师幼互所带来的智慧学习力。同时秉承着一颗初心,不断融入到儿童的菁菁世界,品味其恬淡的童心,不断与儿童建立联系,创设多元化的个性化活动,拓展儿童的学习,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学会对话,学会积累词汇共同进步。有力的师幼互动才能触动孩子的心灵,提高教育的质量。同时,师幼互动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可以从师幼互动中吸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在反思中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幼儿双方互动中的积极建构和发展,让教室成为更加美好的地方。我们愿做儿童世界的守护者!
用户登录